让更多创新成果结满“科技小院”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科协获悉,江苏省目前已授牌建立94家科技小院,其中国家级34家、省级60家,覆盖奶牛、大闸蟹、龙虾养殖,水稻、茶叶、甘薯、西瓜种植等众多农业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先后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和殷切期待,其中摆在首位的,始终是科技创新。从期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到要求“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从强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提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创新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些年,江苏都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开展工作。江苏省以全国1.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10%的经济总量,这是发展的底气所在。无论是突破资源承载限制,还是点燃新的发展引擎,答案都要从科技创新中找寻。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全国有65%的院士、40%的国家级人才在苏创新创业,具有“从0到1”的原创突破能力。江苏省牵头和参与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从1到10”的科技成果转化也有基础。在江苏,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2024年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居全国第一……以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力量,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长江经济带的这一重要板块更有信心稳中求进。
江苏科技小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与行动、科技与产业、科研与推广、高校与地方的“四融合”模式。2024年11月,江苏省科协认定60家省级科技小院,打通国家级申报通道,给予经费支持。同时,各地政策不断出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如南京市江宁区科协设立“科技小院”专项奖补资金,支持本区各有关单位围绕科技小院建设开展科技兴农工作。
把科创浓度转化为产业热度,江苏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苏科技小院还打破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模式,转变为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扣农民生产问题设置科研选题,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并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战阵地。抓科技创新,江苏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江苏挑大梁要把握好的着力点,第一条就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让更多创新成果结满“科技小院”。下一步,江苏将围绕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结合各地建设科技小院需求,组织专家开展多场专题调研,为科技小院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宣传、推介等服务,并将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协作机制,在全省布局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江苏的科技创新又将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金胜)
责任编辑: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