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铁龙”疾驰,江苏旅游“乘风”飞驰
乘春日列车,去百花深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长三角铁路安全发送旅客逾1117万人次,同比多发送旅客近83万人次,增幅超8%,高铁沿线城市客流尤其火爆。当疾驰的列车将“诗与远方”无限拉近,“高铁+旅游”如何跳出“快旅快离”的惯性,让游客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高铁串珠,绘就文旅新画卷。“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在江苏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高铁驭风前行,串联起散落的文旅“珍珠”,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旅新画卷。比如就在3月,铁路部门与省文旅厅联手打造的“乐游长三角·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宛如一条灵动的金线,将苏北的滩涂湿地、江南的水乡古镇、历史名城与现代都市紧密相连。从南通站和上海站首发的主题旅游列车,以“快车漫游”模式,让游客在旅途中就能感受江苏各地的文化魅力。“高铁+”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旅游的空间壁垒,催生了全域联动的文旅新生态,使江苏文旅资源得到更高效的整合与利用,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
文化上车,开启沉浸式之旅。如今,主题旅游列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了“移动的文化展厅”。苏州评弹、锡剧《珍珠塔》、扬州小调、“霸王别姬”双人舞等江苏各地特色节目在列车上轮番上演,让游客在启程之初就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每个车厢主题各异,扬州主题车厢内,清新淡雅的春日图景、苍劲有力的书法标语、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风采以及“下扬州”智慧旅游小程序二维码,无一不展示着扬州的独特魅力。“主题列车+城市IP”的文旅新模式,精准抓住了高铁微度假趋势,让文化体验从启程便开始了。游客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对这座城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期待,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为江苏文旅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高铁+”乘势而上,让游客在旅途中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铁速度,激活旅游大市场。高铁的飞速发展,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轻而易举。就如,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曾因铁路不便只能成为“小众宝藏打卡地”,而苏州南站投用、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游客前往黎里古镇更加方便,古镇的游客量也大幅增加。沪苏湖高铁将沿途的风光美景与江南水乡的古镇串成文旅“项链”,迎来了首个春游季,运送旅客近880万人次。随着江苏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高铁面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铁路出行成为群众出行首选。高铁网络的密集化,不仅让旅游景区火速“出圈”,还激活了潜在旅游市场。对需求端来说,高铁吸引了更多游客;对供给端而言,促进了沿线城市的旅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催生了“Citywalk”“Countrywalk”等城市微旅行和乡村微度假等产品,为江苏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适游改善,提升旅游满意度。高铁带来了游客,适游化改善也需跟上。江苏各地以“高铁+文旅”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破圈重生”,在提升业态、优惠政策、交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苏州市吴江区田园乡村“曲水善湾”项目引进低空飞行等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水上运动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黎里古镇以“一张高铁票”撬动出游潜力,持7日内高铁票可免费兑换景区联票,并在住宿、文化场馆等消费时享受优惠。如今,各地打造“无缝对接”的交通服务,如苏州南站配有多种公共出行服务,方便游客前往景点。又如,铁路部门对列车开展适老化改造,满足银发族出行需求。“适游化”加力改善,让游客出游更舒心,提升了江苏文旅的满意度和口碑,为江苏文旅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铁赋能,让江苏文旅绽放新光彩。高铁时代,江苏旅游正在“乘风”飞驰。继续发挥高铁优势,不断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提升适游化服务水平,必将让鱼米之乡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郭婷婷)
责任编辑: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