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闲话老镇江的方言俗称

2017-01-16 17:37 小君

摘要:镇江地处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接合部,细细揣摩方言俗称,感觉挺有意思。

□ 潘春华

  镇江地处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接合部,细细揣摩方言俗称,感觉挺有意思。

  旧时的镇江人对某些物品名称的叫法很特别,如“衬衫” 不叫衬衫,叫“褂子”;“尺” 不叫尺,叫“尺条”;“ 围裙” 不叫围裙,叫围腰;“玉米”不叫玉米,叫“棒头”;“ 菱角”不叫菱角,叫“老菱”;“甘蔗” 不叫甘蔗,叫“甜甘子”;“水饺” 不叫水饺,叫“万万顺”;“ 水芹” 不叫水芹,叫“路路通”等等。至于镇江人为什么如此叫法,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想不外乎是为了好念,或根据形状及生长特点而约定俗成。虽然,如今此类叫法在公共场所已不多见,但在小巷深处和民间仍能经常听到。

  过去,镇江人对舶来品俗称洋货,所以就有了洋火、洋油、洋车、洋面、洋灯、洋灰、洋碱、洋钉、洋布、洋伞、洋画、洋房、洋蜡烛、洋葱、洋柿子(西红柿)、洋山芋(土豆)的叫法。镇江人习惯于把 “理发”称之为“剃头”;把“剃胡须” 称之为“刮胡子”; 把去浴室“洗澡” 称之为“下澡堂子”; 把去“酒楼” 吃饭称之为“下馆子”;把“小孩子”称之为“小伢儿”; 把“坏孩子”称之为“小炮子儿”; 把“蚯蚓” 称之为“曲蟮”;把“慢一点”称之为“慢些个”; 把“等一会儿” 称之为“和头”;把“动作快” 称之为“刷刮”;把“揍你” 称之为“甩你”; 把“你给我滚” 称之为“你给我死远些”; 把“瞎说” 称之为“嚼蛆”;把“漆黑” 称之为“黑漆抹刮”;把“小气” 称之为“寿头”; 把“有一点” 称之为“有点个”; 把“做饭过日子” 称之为“开伙仓”;把“麻痹大意”称之为“胡之麻汤”;把“妊娠反应” 称之为“害伢子”;把“不值得客气” 称之为“没得客气头”; 把“我的事不用你管” 称之为“别烦我的穷神”等等。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那年月没有什么家庭作业,课余时间我们一帮顽童不是逮“叫蝈蝈”( 蝈蝈), 就是捉“金妈妈”(金龟子);不是斗“蛐蛐”( 蟋蟀),就是打石球(玻璃球)、玩洋画(彩色纸画片)。那年月,我们整天价不得闲,每天都穷忙活,可就是不知道认真念书学习,如今想想当年玩得那些“花活”,虽也不亦乐乎,但的确留有不少遗憾。

  北方人普遍对“子”“头”“儿” 等字在方言俗称中的运用感兴趣。然而,老镇江人对此似乎更感兴趣,常习惯于在一些物品名称以后缀上“子”“头”“儿”。比如用“子”作尾词:车子(自行车)、被子(棉被)、褥子(被褥)、席子(凉席)、窗子(窗户)、掸子(鸡毛掸)、鞋拖子(拖鞋)、汤捂子(汤壶)、牙花子(牙龈)等;用“头”作尾词:酵头、臭头、滑头、油头、花头、配头、浇头、上头、高头、脚头、玩意头、枸杞头、安豆头、老实头、爬墙头,一回头、一把头、一趟头、一天头、一顿头、一身头、一下子头等;用“儿”作尾词:兔儿、今儿、明儿、豆儿、边儿、耳扒儿、帐钩儿、秤砣儿、面条儿、就手儿、赤赤儿、偷偷儿、苍蝇拍儿、赶早凉儿、剪花样儿、打水撇儿、等一会儿、坐一刻儿、走两步儿等。镇江方言俗称中将“子”“头”与“儿” 连用或分别连用的,如:枪子儿、棋子儿、走子儿、抓子儿、臭子儿、败家子儿、砖头子儿、石头子儿、布头儿、肉头儿、短裤头儿、簸箕头儿、公鸡头儿、老实头儿、铅笔头儿、扫把头儿、萝卜头儿等等。

  镇江人习惯的方言俗称还有许多,因为年龄和历史的局限,只略知少许。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这些方言俗称自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深入研究镇江的历史文化,不应忘却和忽视对这些民间方言俗称的研究,因为它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