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赵伯先的“阅书报社”

2017-01-17 17:31 小君

摘要:不少在阅书报社读书看报的家乡青年,听从赵伯先的召唤,踏上南国大地,从事革命武装活动,在反帝反封建的广州起义中作出了贡献。

文/潘春华

  著名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赵伯先,1881年生,原名毓声,后改为声,字伯先,号百先,曾用化名宋王孙、葛念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

  伯先自幼聪慧过人,精于诗文,擅长武事,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富正义感,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称誉乡里。14岁时,闯进大港关押人犯的地方,救出一名无辜被拘乡民;17岁中秀才时,笑答道贺亲友:“丈夫当为国宣力,区区一秀才何足言!”慨叹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少怀拯民救世之大志。1901年考入南京水师学堂,从此离开家乡,踏上革命征程。1902年毕业,次年,东渡日本考察,结识黄兴等志士,革命之志日坚。

  听大港赵氏后人讲,1903年夏,赵伯先从日本归国,回到大港故里,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及救国主张,启发乡亲们民族革命意识,激发民众反对满清王朝的斗争精神,他在镇上租赁了一间屋子,办起了“阅书报社”,把刚从日本带回国的当时一些进步报刊如《江苏》、《浙江潮》、《直说》、《湖北学生界》、《国民报》、《民报》、《开智录》和个人、亲友订阅的国内出版的杂志报纸如《大陆》、《童子世界》、《新青年》、《觉悟》、《苏报》、《女报》、《无锡白话报》以及宣传民主革命的章太炎书籍《訄书》、《新广东》、《新湖南》等陈列出来,供大家学习阅读。阅书报社开门的第一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欢雀跃,热闹非常。伯先将一方亲自题写的“阅书报社”匾额悬于门楼之上,还高兴地创作并手书了一副对联:“纵环海奇观,开普通知识;藉大江流水,涤腐败心肠。”贴在了“阅书报社”门口两旁的墙上,表达自己唤醒国民、荡涤旧世界和献身报国的宏大志向。

  从这一天开始,来阅书报社参观阅读的人络绎不绝,有伯先的亲属近邻好友,也有大港本地和周边的高桥、大路、黄墟、姚桥、儒里、丁岗等地的拔贡、廪生、举人、秀才、学生、工人、农民等民众。后来几个月,伯先又出资订购了不少革命报刊书籍,如邹容的《革命军》、鲁迅支持的《京报》及《国民日报》等,先后来此阅读者有三百人左右,他们从进步书籍报刊中,吸吮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甘露及中外科学知识的养料。此外,伯先还常向读者们讲解明清两朝兴亡历史和清政府的卖国腐败没落,分析天下大势,唤醒故乡民众。

  在赵伯先的带动和影响下,几年后,经他介绍加入同盟会江苏分会的不少读者中,就有他的两个弟弟赵念伯、赵光及妹妹赵芬和同乡进步青年冷遹、李竟成、解子良等人,他们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奔走战斗,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其弟赵念伯、赵光随赵伯先参加过黄花岗战役、广州起义、北伐和讨袁战争。武昌起义后,念伯曾于沪组织先锋队,攻打江南制造局。其妹赵芬,在广州起义和光复南京战役中,曾亲制炸弹,奔赴前线。其妻严吟风,为继承夫志,更名严承志,姑嫂二人在上海参加女子北伐敢死队,镇江光复时严承志任女子北伐挺进军总司令。大港赵氏满门忠烈,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立下了殊功伟业。

  同时,也有不少在阅书报社读书看报的家乡青年,听从赵伯先的召唤,踏上南国大地,从事革命武装活动,在反帝反封建的广州起义中作出了贡献。其中,热血青年华逐电、阮德山、徐胜西、封冠卿四人,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黄花岗之役的决战中,作战英勇,壮烈捐躯,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