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丹徒杨氏与“四知堂”溯源

2017-01-18 17:31 小君

摘要:杨姓是全国大姓之一,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姓中,杨氏列第六位。

  文/姚兰  殷耀祖

  杨姓是全国大姓之一,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姓中,杨氏列第六位。

  镇江市有杨姓人口5.8万余人,列全市第十位,可见杨姓分布极广。丹徒区长山南麓大西湾村村民杨华林,藏有《润南西湾村杨氏宗谱》(四知堂)一部。该谱编修于1928年,为四卷5册木刻本。在卷一中除载历修谱序、凡例、家训、先贤传记赞言外,更有关西世纪始祖杨震的生平事迹内容和“四知堂记”,阅后颇有感受,很有传统和现实的教育意义。

  西湾村杨氏源流

  谱载该村杨氏始祖杨亿(974~1020),字大年,系“(东)汉太尉震公三子奉公之后也”,曾任北宋秘书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后“弃官不仕,游于长山,见其山川秀丽,景物鲜妍,有千万载不拔之兆,不忍去随家焉,是为西湾村杨氏之祖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谱内亦载有春秋、秦、汉、两晋、隋、唐时期上世先祖简要生平,虽时断时续,未明确相互世系关系,但可见其大体脉流,得姓在西周初期,亦是古老的姓氏之一,已有3000年历史。西湾村杨氏自始祖杨亿起,则世系清晰,班班可考。卷二至四为该族世系图表,千年来子孙繁衍,除分迁外地外,村内有杨姓50余户200多人,至1928年已传至第25世。2003年,族人为念祖思宗,集资在村内建有宗祠三间平房,成为族人祭祀先祖、议论族事之场所。

  远祖杨震其人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东南),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开设讲堂,聚徒教授,“学者如市不远千里而来”,时人称为“关西夫子”。东汉安帝时(107~122),大将军邓骘选用贤士,举荐杨震为茂才,“年五十方仕”,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时安帝乳母王圣、中常待樊丰、大将军耿宝等人,贪侈骄横,排斥异己。先对举荐杨震的邓骘逼令自杀,杨震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等诈诏杨震对朝廷不满,并“命遣使者策收印绶”,被诬罢官,“遣归故郡”。“至城西夕阳亭”时,杨震对他的家人和学生愤而慷慨陈词,“对死我毫无顾念,奸臣狡猾未能管束,被宠幸的女人(指乳母王圣)干预国政未能禁止,有何面目复见日月”,随即“饮鸩而死”(服一种毒酒自杀)。杨震自尽前还遗言“以杂木为棺,布单被盖尸,勿归冢次,勿设祭祠”。126年安帝死后,顺帝即位,诛死樊丰、耿宝两人。朝廷还以杨震秉公忠直,下诏“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

  杨氏“四知堂”由来

  杨氏“四知堂”是杨氏后人为敬仰杨震所立。杨震在荆州任刺史时,曾举荐当地人王密为茂才,并任昌邑县令。后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昌邑县是归东莱郡所辖治。有一次杨震道经昌邑,王密“至夜来谒,怀金十锭”送给杨震,杨震不受并生气地说:“故人知君,而君不知故人何也?”意即过去我考察了解你,并且推荐你,可是你并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说:“夜暮无知者”,杨震又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密惭而退”。王密感到非常惭愧,携金而去。杨震拒贿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他的义正词严,彰显出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杨氏后人为敬仰他,便立宗族堂号为“四知堂”。

  杨震一生廉洁清俭,不置家产,任官后亦“蔬食步行,不事产业”。他认为“治家以正、居官以清”是留给后人最丰厚的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以此遗之子孙,不亦厚乎”。古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杨震子孙连续四代为太尉,先人遗泽,立教后人。因德业相继,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都尊奉其为“关西世纪杨氏始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