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家庭播下希望“种子”
油坊内忙碌的一角。 董礼 摄
刚走近王怡的榨油坊,就闻到淡淡油香。油坊门口躺着一个黑黝黝的“铁疙瘩”,随行的扬中西来桥镇妇联主席吴小萍介绍,这是油坊之前使用的榨油机,现已光荣下岗。油坊内,58岁的王怡正在给新式榨油机“喂食”一筐粒粒饱满、黄灿灿的黄豆,很快机器便吐出来一片片薄薄的、弯曲的豆饼,机器另一侧缓缓淌出淡黄的豆油,空气中的油香味更浓厚了。放下手中的箩筐,王怡站在全自动榨油机前憨厚地笑着介绍,是妇联的“种子基金”项目给了她机会与干劲,让她不气馁、不放弃,撑起了整个家。
新式的全自动冷榨油机,王怡其实惦记很久了。因为她丈夫19年前就中风瘫痪在床,儿子又在上学,全家的收入除了丈夫的低保金,就是每年2万元的榨油和粮食加工收入,生活过得捉襟见肘,“这点微薄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生计,我连心脏病都不敢上医院看,哪还敢奢望买得起那么贵的全自动榨油机器啊,那只是一个梦。”
2014年11月,扬中妇联、慈善总会共同启动了“种子基金”项目,拿出10万元资金,帮扶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妇女选择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积极探索“就地、居家、小微、灵活”的创业帮扶新模式。王怡幸运地成为首批7个“种子基金”资助的对象之一,并获得了3万元的资金扶持,用来购买全自动榨油机。2015年年初,一台全自动榨油机安装调试到位,王怡激动地说:“后来我才知道,我是首批受资助对象中,资金量最大、到账最快的。我原先根本不知道‘种子基金’项目,都是各级妇联组织帮忙联系的,感谢娘家人。而且妇联的领导还经常来走访,跟我交流、谈心,给我信心与动力,如果不是已经58岁,我真想好好再大干一场。”
这套价值5万元的全自动榨油机及配套设备是王怡工作的好帮手,帮着王怡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王怡介绍,原先的半自动榨油机已经使用十几年了,不仅耗电量大,速度慢,还很费体力,“在油菜与黄豆收获的季节,生意很好,但一天压榨1吨黄豆我肯定要加班到夜里11点,凌晨3、4点的样子就又要起来干活了,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现在,同样压榨1吨黄豆,王怡既不要起早也不用贪黑,活还比以前轻松了。油坊南边有一个粮食加工作坊,也是王怡张罗的,平时她需要两头跑,息机不息人。
“现在黄豆加工的价格为每斤0.4元,平时油坊也对外出售菜子油与豆油。去年民政部门还资助了2万元给我翻新、加固住房……”在王怡接受采访时,上大学放假归来的儿子拿起箩筐在油坊里忙活起来,望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王怡的眼睛有些湿润,“孩子很懂事,一回来就帮着干活,快毕业了,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除了王怡,还有6名妇女获得了“种子基金”的资金支持,她们有的开办了小超市,有的创办了理发店,有的经营起窗帘店……“妇联本着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引导贫困妇女从被动接受‘输血’向主动进行‘造血’转变,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妇女和家庭脱贫致富。”扬中市妇联主席黄红兰说。
值得一提的是,“种子基金”已开始发挥公益带动作用,王怡经常主动带着自产的油品慰问附近贫困家庭;另一位受资助的理发店贫困母亲杨春香,则定期前往敬老院免费为老人理发,实现了从受助到助人的反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扬中妇联目前已启动第二轮“贫困母亲创业种子基金”帮扶计划,将再拿出10万元资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