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文学茶座

古代的书店

2017-02-28 17:20 小君
□ 薛兆平

  书店,在中国的古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店的叫法各有不同。

  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而在古时则叫“书肆”。“书肆”之名,最早始于汉代。西汉末年,杨雄《法言》就有“书肆”的记载。到了唐代中期,因刻版印刷术已兴起,在今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和洛阳等地,都设有“书肆”。唐代以后,书商设肆刻书更为普遍。还有叫“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等名的。既刻书,又卖书。有的书商本身是藏书家、出版家,同时兼事编纂刻印;有的仅接受委托、刻印和售卖书籍,古时也有直称字号的,有“富文堂”“养正斋”“鸿运楼”“崇文阁”之类。这些名号除统称为“书肆”外,宋代以后也统称为“书坊”。“书肆”“书坊”便是“书店”的前身。“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了。

  但是,虽然很早以前就有书店,可是,书店里可卖的书很少,买书的人更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个时候印刷出来的书是官方印刷的,民间的书很多都是手抄的。因为印刷成本高啊,书店里的书售价令绝大多数文人墨客接受不了。古时候的印刷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书店的买卖并不好。那时候文人流行抄书。要科考的,到书店里买不起书怎么办呢?他就只能够雇一些人去抄书,每张纸上面大概400到500字,抄这么一页书,价格很便宜。15世纪早期的时候,北宋四大文学家,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没有一个人的著作,可以在书坊也就是书店里面找到。真正主要卖书的店铺是16世纪初才第一次出现。

  相比较而言,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因为我们身边的书店比比皆是,外加网上书店的发达,我们需要一本什么书的时候,不费劲就可以搞到。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如今我们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书的欲望越来越淡了。从这一点上来说,面对古人那种强烈的读书求知的欲望,我们是汗颜的。

  古时候书店不发达,可读书人多。现在书店多了,读书人却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