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人物风采

笔健墨酣 书印并举

——记山东书法家高建

2017-10-16 09:04
 
  金石有古意 书道贵天真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多见者博 多闻者智
  冰心玉壶
  秋云湛甘露 春风散芝草

□ 张春华

高 建  字天行,1973年生,山东省宁阳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济宁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泰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泰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等。作品曾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大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展等20多个展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这是山东青年书法家高建的习书感言。字里行间道出了一位在书坛默默耕耘30多年的书法家的心声。近年来,高建多次在全国重大书法活动中入选、获奖,他以对书、画、印卓有成效的探索,显示出其不凡的才华和创作实力。

70后的高建,出生于山东泰安,是兴趣让他爱上了书法、篆刻,是勤奋、执著让他走向了成功之路。他曾说,小学三年级时,当他因书画作品中红红的印章而感觉好奇时,就用橡皮擦仿刻,进而慢慢地喜欢上了篆刻,并让篆刻最终成为他的一种人生追求。

一个艺术家如果能在泰安从事艺术研究和实践,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这里名碑、名人墨迹荟萃,深受濡染的高建,当然没有辜负这种“天时地利人和”。自小就与书法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的他,小学时,就十分喜欢上书法课,“每次书法课的作业都比别人超量完成。”写毛笔字便成了他那时的课余爱好。

当然,与大多数作者一样,高健也有相当“量”的积累。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人,即便工作后,他也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书法和篆刻的研习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说,别人下班后都有些娱乐活动,而他却每日坚持练字、刻章。不仅如此,高建还将大部分工资用于购买各类工具书。

虽然自学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但不经名师的指点和深入研究只会停留在表面。自从1998年通过画家杨昌峰先生认识并拜师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后,高建拓展了关于书法、篆刻的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经过几年的努力,其书法、篆刻逐渐入展全国性的各类展览,还不时获得奖项,如“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三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书法一等奖”等。这些成绩足以说明高建的书法创作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诚如王淑在《论书滕语》中所云:“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高建敏于学,并有融化古人的本领,他诸体皆涉,诸体皆能。学习中极为注重对古帖名碑的细致观察,并不断思考、不断提炼。他认为,光靠眼睛去看,靠手去写,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浮在海洋面上又怎么知道海底广阔而美丽的世界呢?

其实,作为青年一代的书家,高建既追求帖学的书写性,又在碑学中开阔视野,大胆探索。他的隶书取法《石门颂》和《张迁碑》等,并融合草篆和帖的特点,注重把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传统的文化韵味统一起来。

创作中,高建自觉杂以行书的笔法,并保持隶书的蚕头燕尾,字体扁长,笔画灵动隽永,意态古雅静穆。

与时下一些夸张字形,追求视觉冲击力,过分注重营造展厅气氛的书家不同,高建的篆书,既没有进行太多的糅合杂交,也没有过多的夸张变形,而是以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以《泰山刻石》为基来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显然是与他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导的审美观,一直追求中正虚和之美分不开。他的大篆行笔稳健,力透纸背,结体欹侧多变,宽博舒展,柔中带刚。

高建还擅长行书和行草书的创作。在此方面他对《书谱》《十七帖》《圣教序》等浸淫多年……历代大师孙过庭、王羲之、米芾等等深深地影响了他,故常以流利灵动之笔,营造出古雅气息。

高建还擅长篆刻,数十年的篆刻功夫,使他的书法又蕴含了浓郁的金石味。众所周知,篆刻,起源至今的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10余个朝代。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和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体,所谓“方寸之间,笔象万千”。

有道是“印从书出”,一直以来,高建坚持书印并举的学习之路。也正是因为他具有了扎实的篆书功底,所以成就了他篆刻走向高境界的基石。在高建看来书法、篆刻艺术除了与作者人品道德、专业技能等相关,还需要有一定的激情,没有激情写不出好书法、刻不出好印章,才情与勤奋相辅相成。

高建的篆刻作品,传承了秦汉印的遗风,他把对秦印庄重秀丽和汉印古拙雄浑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艺术见解融入作品中,刀刀见功夫,方方有真情,线条婉转舒畅而不柔弱,结构沉稳,章法严谨。

作为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边款刻得好,有画龙点睛之妙,反之则会破坏整体美感。细观高建的边款,十分耐看,结体疏朗,笔调雅正,于淡雅中见深沉,彰显出他的书法才情。

为使当地书画爱者有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高建还成立了凌云书画院。据悉,该院多年来已培养了书法、篆刻爱好者数千人之多。此外,书画院每年还坚持组织书画家服务基层,送“福”、送春联下乡,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虽然对艺术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我想随着高建在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滋养下,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必将有更为纵深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