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新乡贤——郑达英
郑达英同志事迹
2010年11月的一天,夕阳西下,晚霞看起来很美,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那么美,但是随着一声急刹车和一声惨叫,伴随着一场噩耗悄然降临到一个家庭……白兔镇中心村芮巷自然村村民陈秀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头部重伤,送医后经全力抢救,但无奈还是因为伤势太重,术后成为一位植物人。
就是一场车祸,给一位家庭带来的却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因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经济来源断了,而对于她,陈秀容的妻子郑达英,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天塌下来的感觉,她曾经没有遇到过,更没曾想过会有一天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自己的丈夫成为植物人,主要收入来源彻底断掉,原本就很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对于一个普通人不敢想象的画面前,而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所要面对的现实。面对眼不睁口不语的丈夫,郑达英泪行无语,精神几近崩溃,然而伤心流泪却不能改变眼前的这一切,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她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只要丈夫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弃他。”冷静之后的郑达英在心中默默地发誓。
在医院救治的八个月时间里,从重症监护室一直转到普通病房,郑达英在医院的这240多天,长达5760多个小时里,从来就没有离开丈夫半步。因为丈夫成为了植物人,无法言语,所有的生理反应都无法交谈,他每隔几个小时就会为丈夫更换垫布,防止丈夫大小便失禁后处理不及时,影响身体,更是亲自为他端屎接尿;因为口渴或者饿了,他没有应激反应,郑达英就仔细观察丈夫的嘴唇,及时给丈夫喂水喂汁,补充营养;为了防止丈夫长时间不动弹,身体肌肉发生萎缩退化,竟是一遍又一遍的为丈夫翻身擦身,锻炼他的每一块肌肉,她这娇小的身板,面对一百几十斤重的丈夫,每次做完这些,她的头上都会渗出一颗颗的汗珠,而熟能生巧,由原先的费力的抬起身体,到能够熟练的为丈夫翻身擦洗身体,背后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
记得有一次,丈夫的一口痰堵在喉管,病人表情通红,显得十分难受,郑达英开始试着用吸痰器也无法吸出。面对越来越危急的状况,情急之下,郑达英竟是口对口,硬用二十多分钟将痰吸出来,那一刻,看着丈夫呼吸通顺,面色正常,她开心的如同孩子一般,拉着丈夫的手晃了又晃,同病房的病友及家属们看到后都不禁为她流下眼泪。为了让丈夫少受点罪,她只要一有时间就追着向医生和护士请教应急处理方式和病人护理知识,让医生和护士都为之无数次动容。
大量的医药费用很快就将事故方的赔款和家中积蓄用完了,而丈夫依旧平静的躺在床上,仍不见半点好转。出于资金上的压力和生活现实的无奈,她只能将丈夫申请出院,转回家中进一步照顾,只为能够减轻一点困境。临走时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主动拉着郑达英的手,并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抄给她,嘱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随时联系,有困难一定要告诉他们,切记不要自己硬扛。面对医生和护士们的嘱托,看着病榻上的丈夫,郑达英此时泪流满面。
回到家中,郑达英将在医院学到的一招半式全部用上,来悉心照顾丈夫。空闲时就拿着丈夫的手和他谈心、聊天和讲故事,谈她的心事,讲他们以前一起所经历的开心的往事和回忆,总希望丈夫能听懂或有反应,期待着有一天,丈夫能够醒过来,和自己一起共同面对风雨,哪怕是在寂寞时能和自己点点头,聊半句也行,然而丈夫始终没能如她的愿,依旧静静的躺在那儿。
在家中照顾病人,却不同在医院,出现情况后,只能自己单独应付。有一次丈夫发烧40℃,摸着滚烫的身体,郑达英立马拿起电话簿,联系医生后,立即为丈夫进行冷敷降温,他在丈夫的全身擦着稀释的酒精,给其服用退烧药,不断的为丈夫量体温,前前后折腾了一天一夜,而她没有合一下眼,看着丈夫的体温降至37℃左右时,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更有一次,丈夫一星期没有大便了,因为如果无法及时排出排泄物的话,会堆积在肠道内,引发更加严重的状况,她二话没说,硬用手指一点一点抠出来,状况得到缓解。经问医生是鼻饲食物不当造成的,她也因自己知识短浅而悔恨不已。为了让丈夫即吸收到营养又不能出现危险的食物,她自学了食物配伍相克知识,再没出现这种状况。
如是种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危急情况,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面对家中的困境,为了能够有口粮吃,郑达英只好恳请朋友亲戚帮忙种一亩田的稻子,以维持家中全年粮食;照顾好丈夫的同时,她也挤出时间,将家中原有的半亩茶叶和一亩桃树打理好,以维持一家的开销花费;面对当地村组织每年几次的看望慰问,雪中送炭的行动,她更是坚定了面对未来、憧憬生活的信念。
面对生活的重担,她自己一个人扛了过来;面对生活的痛苦,她把它默默咽到肚子里;面对未来的生活,她更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八年来,丈夫陈秀荣身上从未出现一处褥疮,从没有出现过营养不良,自从医院出来后再也没有医生上过门或再因紧急情况送进医院,而这都与她悉心的照顾有关,这更是对她接近三千个日夜辛苦付出的肯定。由于她照顾丈夫而掌握的护理知识,现在是远近闻名,甚至有人出高薪聘请,被她婉言谢绝。钱对她很重要,但她对来看她的人说:“他是我丈夫,现在我只能把他当未知事的儿子来服侍,永远不离不弃”。这一席出自一位家庭妇女的肺腑之言让人动情,更让人潸然泪下。
责任编辑: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