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低碳发展,生态文明“上台阶”
环境优美的乡村 石小刚 摄
整治后的御桥港 石小刚 摄
镇江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听取了我市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观看了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演示。五年来,我市低碳建设从未止步,并一直用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国首创“生态云”
为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2015年底,全国首创的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与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全国第一朵“生态云”,依托这朵“生态云”,我市把低碳建设和生态发展变得可观、可感、可检查、可考核。据了解,镇江“生态云”是依托云神工程,在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数据资源,建成的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业务、服务和资源四类整合,“生态云”打造出数据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查询中心、交易中心等“五大中心”。
2015年11月底,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市是唯一一个以城市主题日参加气候大会的城市。而镇江的“碳平台”也面向全世界进行展示,收获了来自全球的赞许目光。2015年12月,完成了“五大中心”及“一核六面”功能模块的研发,依托管理中心,打造出一个涵盖空间布局、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低碳循环、资源资产、生态文化等6大领域的“生态管理立方体”,从而把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予以细化落实。随后,“生态云”升化工程被列入2017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数据和信息为决策和改革发展提供了依据。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德荣参与我市低碳发展多年,镇江“生态云”是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加强提升基础能力、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又可概括为“四化”“四平台”。“四化”是技术路径,即资源信息化、监测实时化、过程可视化、预警动态化。“四平台”是功能定位,即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分析与决策的平台、部门生态文明管理与服务的平台、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平台、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交流互动的平台。“这几年,‘生态云’项目成效明显,它把国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平台具象化、信息化、可视化。”
今年10月,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低碳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的低碳试点城市也进行了经验交流。我市还发布了《世业洲健康岛建设规划》和《长江大保护(镇江)造林绿化建设方案》。低碳已经成为我市一张崭新的名片,也成为全市各界的共识和行动。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形成低碳发展“镇江经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我市在深入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经验。“我们的低碳理念和目标,在全国走在前列。”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胡纪全介绍说,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发展,我市成立了全市最高规格的生态文明(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明确了各层各级责任分工,完善了低碳发展工作机制,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纳入了对各地政府的综合考核内容,每年予以考核。
早在2013年我市就出台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等四大区域;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长江岸线保护、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管理发展等规划。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香醋、木业等传统产业。以规划引领低碳发展,以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
同时,强化低碳发展顶层设计,持续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开展了《镇江市低碳发展规划(2017-2020年)》和《镇江市率先达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课题研究,明确提出2020年镇江市峰值目标、达峰路线图和总量控制要求。制定发布了江苏省级首个关于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镇江低碳城市综合运营模式实践研究报告”、“低碳发展镇江指数”,参与了《第四次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地方典型案例集>》撰写工作。
我市还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建设,稳步推动低碳景区及近零碳岛等示范建设。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13至2019年度《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全面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生产模式、碳汇建设、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能力建设、构建低碳生活方式等“九大行动”。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低碳转型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了低碳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69%,超目标42.7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单位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下降显著,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省前列。
经过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市节能降耗取得实效。我市2017、2018两个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评定等级都为“超额完成”。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我市培育发展了一批低碳新经济企业。此外,推进建筑交通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准备工作,与国内外机构和院所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低碳城市建设能力水平。
通过持之以恒的低碳城市建设,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环境更美了……
(本报记者 王小月)
档案
5年来,我市先后应邀出席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气候峰会,联合国21届巴黎气候大会、23届波恩气候大会、24届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世界第七届、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以及第十九届韩中日友好城市交流大会。2018年,我市荣获了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
5年来,我市累计实施低碳项目700多个,总投资650亿元;实施大气治理重点项目640个,总投资近30亿元;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50多个,总投资40亿元;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760多个,总投资110亿元。
5年来,我市连续4年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通过论坛、展览、路演、发布、倡议、项目签约等多种形式,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影响力不断攀升。各市区通过路演招商成功签约一批优质项目,使相关低碳技术产品落地转化。
责任编辑: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