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习近平视察镇江五周年 特刊

机制之变:镇江的社会治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2019-12-12 17:15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机制之变:镇江的社会治理创新_20191212171124

记者 陈声秦

五年前,镇江社会治理站到了崭新起点——

五年前的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视察期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他都会强调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小到“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到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那时起,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就成为镇江人念兹在兹的生动实践,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镇江经验。

五年来,镇江持续推进社会领域变革、坚定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镇江成为全国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从治安到长安

秋冬的一个夜晚,家住江滨新村的市民赵女士和往常一样,和朋友开车去南山夜跑。这个已是“空巢”状态的中年人从来不会为夜跑的安全担心,“有什么好怕的?镇江的治安这么好!”

在镇江,许多市民对治安有足够的信心。

“长安杯”是反映一个城市社会平安稳定水平最权威、最严格的标尺,是社会建设领域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内容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一项综合考评,是含金量较高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资源。一座城市要连续12年都站在社会综治先进集体的位置上,才有资格问鼎“长安杯”。目前,全国2000多个市、区中,仅有60多个有过问鼎“长安杯”的经历。2013年,我市荣获“长安杯”,在连续12年保持三轮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基础上,2017年,我市再次荣获“2013-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州”,成功再捧“长安杯”。

社会治理变革,是镇江发展历史变革的缩影。五年来,镇江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社会稳定功不可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写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勾勒出社会治理的和美景象,绘制出新时代的和谐画卷。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到当下的“陌生人社会”,在镇江的历史转型大潮中,治理好这样一个地处长江运河交汇、高铁穿城而过的苏南城市绝非易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管理到治理这一字之差,成为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理念深刻革命的生动写照,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正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的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从无声到有声,从人工到电子化,一群身居小巷深处的淳朴居民主动担当志愿者,3次将“平安锣”敲进了中央电视台……提起润州区金山街道小街社区,很多人会马上想到连续敲了32年的“平安锣”。数万人次投身义务巡逻之中,用“平安锣”敲出了一方平安,当初的“高发案”社区变成了“零发案”社区。

一路走来,从治安到长安,岂止是一个“安”字这么简单?这是镇江人在习总书记视察的鼓舞下交出的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出色答卷。

从一元到多元

作为社会科学的应用,社会治理同样少不了科学为依托、作引领。这需要处理好治理与民生的关系,从源头减少社会矛盾;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实现社会有序运行与活力迸发相统一、相协调;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强化法治保障、弘扬社会正气。

在这一进程中,社会治理从国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转变,是大势所趋。

五年来,镇江人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开创了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但已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居民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8月6日下午,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

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国务院发展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网络大咖们的目光,原来,是社区为居民请老师教唱红歌;另一间房间内,一群大妈正跳着舞蹈。市文广旅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56个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665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省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有文化广场),建成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全市7家文化馆和7家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已建成文化馆分馆61家,图书馆分馆539家,镇(街道)文化站作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的建成率均达100%。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887.64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全面建成。

近年来,我市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狠抓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明显进步。针对社区工作者中存在的队伍不稳定、选聘不规范、晋升不通畅、能力不适应、任务不明晰、保障不到位、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7个方面短板,构建员额管理体系,按照2000户的基准人数核定社区工作者,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社工积极性得到大大提升,不少社区工作者都说“职业社工好,待遇往上跑,地位有提高,干劲不得了”。构建“全科+全能”社工体系,推行社区工作标准化建设,明确社区工作“六办六不办”,配套提出“六不准”“八不究”,让基层社区干部腾出力量下沉到网格中发挥作用,服务时间、数量较以往分别增加80%以上、60%以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从街道社区党建到城乡基层党建,这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主动适应城乡改革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

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建立五级员额晋升制度,明确村书记为县乡共管(单列)、乡镇中层正职岗位,实行五级员额晋升制度,逐步构建以“专岗专职、五级员额、选拔进编”为核心的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体系,并积极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消除村干部经济上没“盼头”、政治上没“奔头”、退职后没“靠头”的后顾之忧,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村选人用人、专职专业、减压减负等问题。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机制之变:镇江的社会治理创新_20191212171245_01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机制之变:镇江的社会治理创新_20191212171245_03

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机制之变:镇江的社会治理创新_20191212171245_02

从舍得到获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视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历程,总有一些生动注脚,激荡历史、印证今昔。

时代虽然在变,以人民为中心的赤诚不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镇江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连续四年举办国际低碳大会。出台《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价为“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以镇江命名4次发布“低碳发展镇江指数”,提供了开展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的标尺。制定2013-2019年《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全面实施“九大行动”,五年累计实施低碳项目700多个,总投资650亿元;实施大气治理重点项目640个,总投资近30亿元;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50多个,总投资40亿元;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760多个,总投资110亿元。

镇江市先后应邀出席第一、二届中美气候峰会,联合国21届巴黎气候大会,23届波恩气候大会,24届卡托维兹气候大会,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女士指出:“希望镇江的实践可以在中国其他城市得到复制,镇江的经验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分享。”联合国城市和气候变化特使布隆伯格说:“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像镇江一样,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会完全不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不只是在中国推广,在全球都很有借鉴意义。”

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近五年镇江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打造沿长江、沿运河生态绿色廊道;抓关键行业,“一企一策”细化推进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加快推动煤炭、钢铁等行业转型升级。以不负山水禀赋的姿态、不停绿色脚步的状态,兑现“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承诺。

广大群众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多年来,镇江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一方面从老百姓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承诺办好系列民生实事,确保兑现民生承诺,另一方面坚持政府可承受、群众真满意,推动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民生工作经验。继续答好民生问卷,镇江将坚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不断深化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未来可期,一个更加稳定、平安、和谐的镇江正在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