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热点专题 以案释法 风采展示

争当百姓贴心人 记全市政法系统“十佳干警”刘振华

2020-08-07 14:44 来源:镇江日报

金山网讯  工作的主场不在法庭,却是一样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想尽一切办法,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平衡点……他就是市中院立案一庭党支部副书记、信访办主任刘振华。他1997年转业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历任行装处、法警支队干事,2002年至今在立案部门信访岗位。他的工作成效不仅得到了信访人的认可,也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

2017年,刘振华被省高院授予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刘振华被镇江信访联席办授予人民满意信访干部;2017年-2019年,刘振华连续3年被市中院授予个人三等功。前不久,刘振华又被市委政法委表彰为全市政法系统“十佳干警”。

抽丝剥茧 排忧解难

“群众来访,总是有原因的,需要一颗耐心认真倾听。”这是刘振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多数信访人在踏入法院大门的时候,都是带着焦躁、不满甚至是愤怒的情感,刘振华知道,他们大多是遇到心结,来讨一个说法。每每这时,他总是耐心倾听,认真记录,不断探究事情的原委。

“去年闹着申冤,今年笑着感谢……”当事人李某表示。今年5月25日上午,李某与其母亲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拿出两面锦旗,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转交镇江中院和刘振华。李某因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而下跪感谢,随即被法院工作人员扶起。李某说:“是刘书记给我带来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李某曾经是北京某小学的一名教师,1994年嫁到丹阳,与前夫登记结婚。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长期北京、镇江两地分居,2015年双方协议离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因一起债务纠纷被确认为夫妻共同债务而卷入执行。李某历尽艰辛多次向法院申诉上访。市中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组成专班对该案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刘振华来回在北京和丹阳之间奔波,核查案件情况,主动与属地单位沟通,开展延伸工作。最终确认李某的申诉理由成立。

将心比心 定分止争

最美不过夕阳红。但冷某的晚年生活却很揪心。84岁的冷老太,40年前二婚嫁人,本指望有个幸福安稳的晚年,不料共同生活了数十年的老伴去世后,继子女却将她赶出门,老人和继子女因为继承闹上法庭,法院判决她和继子女共同拥有农村的房子,但因为难以分割,继子女将她赶出门,她只能寄住在一间没有任何设施的搭建小屋。

当刘振华在信访室见到冷老太时,室外近40℃高温,老人身上散发着酸臭,已呈现出中暑症状,刘振华连忙找来药和水,将她抱着缓缓喂下。得知老人的处境,刘振华充满了同情,经过与当地民政局多方对接做工作,为她解决了每月的生活救助费,晚年生活有了一定保障。

在众多信访人中,刘振华尤其对年纪大的群体怀有一颗同理心,把他们当成家人一般,用对待亲人的情感来安抚和帮助他们。刘振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百姓之心为己心”。

96岁的吴某因其子案件情绪激动,刘振华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接待她,细心解答问题,安抚好她的情绪。在后续的信访中,他更是像对待亲奶奶一样,关心吴老太生活,帮助其打开心结,并自费为老人购买围脖、手套、眼镜等生活用品。在他的感化下,老人表达诉求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文明有序。还时不时地来到法院找刘振华唠唠嗑,聊聊天。

近年来,刘振华组建工作组,工作人员安排、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方法传授、具体工作对接,他都记在心上,从未有衔接和细节遗漏,每次任务都圆满完成。对于缠、闹访情况,刘振华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线,当场释明,进行思想教育,视情形果断处理,力争把缠访闹访的影响降到最低,仅去年一年,在他的推动下和协助下,镇江法院相继化解了数十起信访积案。

“在其位,谋其职”。刘振华用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和真诚的话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被群众视为“贴心人”。(谢勇 常文金)

责任编辑:包建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