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热点专题 以案释法 案例征集

“科技蛀虫”窃取客户保单信息47万余条 黑灰产业链涉案超160万元

2021-05-11 08:32 来源:镇江日报

金山网讯  你是否接到过保险推销电话,推销员能准确说出你的个人信息、购买险种并建议你补充购买其他保险?这背后正是一个窃取投保人保单信息、出售给保险业务员、业务员再精准推销的黑灰产业链……日前,京口区人民检察院就一起“科技蛀虫”窃取客户保单信息47万余条,涉案超160万元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对伍某、张某、孙某等5人提起公诉。

2019年,张某在乘坐电梯时发生下坠事故,虽然有惊无险,但张某心有余悸,决定买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他购买保险在网站下载保单时,发现网址有漏洞,可以跳转到其他投保人的保单界面。一开始张某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后来在一次闲聊中,向朋友伍某说起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伍某提到可以在网上找找买家看能不能卖这些信息赚钱,张某又找来好友孙某一起,在网站发了帖子,果然有人愿意购买。

2020年8月,3人正式开始了出售投保人保单信息的“事业”,截至2020年12月,短短4个月间,伍某获利65万余元,张某与孙某也获利28万余元。

向张某、孙某、伍某购买投保人信息的大多是保险业务员,按照常规的推销模式,业务员需要发传单、挨家挨户到访、由亲友介绍等方式推销保险,耗时多成交率低,而购买过保险的投保人一般比较认可保险,电话推销省时省力。保险业务员对该类信息需求旺盛,郭某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偶然通过网络帖文联系上张某和伍某,测试过信息的真实性后,便每半个月购买一次,由于购买量大,郭某推销并用不了这么多,在同事常某提醒下决定二人合伙,向身边的同事出售这些信息,售价最高时仅1条投保人信息就能卖到70元。在之后的4个月里,郭某即靠出售个人信息获利27万余元,远远高于其推销保险的业绩收入。

当5名犯罪嫌疑人做着不劳而获的发财梦,以为从此可以“发家致富”时,公安机关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犯罪行为,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间将5人悉数抓获。直到案发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各个嫌疑人都还以为事情并不严重,毕竟投保人也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损失,但听到检察机关提出的三年以上的量刑建议时,5名犯罪嫌疑人都悔恨不已。

尤其是郭某,本来要在五月份举办婚礼,却已经在看守所被羁押4个多月,虽然检察机关经其亲属申请,对其变更为取保候审,但等待她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同时,针对相关保险公司存在监管漏洞的问题,京口区检察院积极向其制发了检察建议,并督促整改。

检察官提醒,根据《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即可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罪的定罪量刑并不单纯以公民遭受的损失为标准。各大公司应加强对网络漏洞的修复,保障客户个人信息安全。同时,相关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切勿因贪图一时利益,最终害人害己。(谢勇 吴若曦 倪亦孙) 

责任编辑:左亚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