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要闻

糜林:殚精竭虑研农技 一生甘当“农保姆”

2021-06-21 06:09

金山网讯 在我市,有一位农民的好朋友、好帮手。在科技兴农的征程中,他扎根“三农”一线33年,殚精竭虑研究农业技术,被农民称为有求必应的“百宝箱”和“不专一”的专家。他的生命定格在57岁,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担当一直在延续和发扬。

他是糜林,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第六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江苏省时代楷模、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人民奖章等荣誉称号。

糜林常说,“作为农民家的孩子,知道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农民需要什么,糜林就研究什么。他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30多项,创新草莓、梨、桃、葡萄等应时鲜果技术50多项,育成果树新品种7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件、省市级科技奖7项,编制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35篇,出版著作6部。随着市场和农民需求变化,他带领团队又引进了蓝莓、薄壳山核桃、柑橘、大樱桃等十几个新品类,先开展适应性研究,再向农民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经营风险。

作为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学生和同事,糜林坚持以赵亚夫为榜样,用一名共产党员坚定追求、炽热忠诚和实际行动,在科技兴农的时代问卷上,一笔一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注脚。糜林是农户果园的“活地图”,因为去农户果园的次数太多,每条小路都熟记于心。农技指导时,他总是亲力亲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从不嫌麻烦的他,成了大家的“农保姆”,带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传手”。据统计,糜林直接指导过的农户达1000多户, 面对面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每年助农增收6000多万元。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面对党中央和省市各级发出的支援灾后重建的号召,本着“共产党员冲在前”的信念,他不顾危险第一时间加入援建队伍,投身到“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中。

哪里穷他就往哪里跑,哪里苦他就往哪里去。糜林先后28次往返于苏、川,把最先进的砂梨、草莓品种带到百废待兴的绵竹,一锄一犁地推进示范园建设,一手一手地培训当地农民。在他的指导下,当年种植的草莓就实现了亩产3万元的收入,砂梨园也在3年后成了知名的棚架梨标准示范园。

糜林培养出众多农民劳模,但他自己的荣誉却不多。在他心里,农民富起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他对农民从不吝啬,对自己却惜时如金。翻开他生前的最后一本日记:“1月2日,杜家山、春城老唐处指导梨、葡萄修剪;1月3日赵健、小窦处指导……”每天一句话记录的背后,是超12个小时的工作量。

他自己半口牙掉了近两年,没时间去补;2019年10月的体检报告催促他复查,也没抽出时间去。他把自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给了农民。2020年2月4日,他实在扛不住了,就去了医院,被确诊为肝癌晚期。14天后,与世长辞,终年57岁。

糜林走了,再也不能践行为农服务的使命,但他用生动的实践树立起优秀党员的鲜艳旗帜,激励者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忘科研初心,牢记为农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镇组轩 曹源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