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许祥生
个人介绍
许祥生,男,1956年出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2016年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学习工作,1996年赴泰国交流讲学,1997年赴沙特阿拉伯医疗会诊,2000年起多次赴德国、奥地利等地进行学术访问,2012年受国务院侨办派遣,赴老挝、柬埔寨进行义诊。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劳动模范”“镇江市医德十佳标兵”“镇江市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有人说许祥生“自笑偷乎,闲尽三生雅兴;人称颂也,忙出一世医名”。许祥生一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辗转各国进行访学交流,为中医药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心血。平日里的许祥生严谨认真,面对患者一丝不苟,但提起在国外的经历时他总会自豪的说“我把中华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了国外,让中医药在国外精彩的亮了相。”
01
中西医混沌世界中的“决明子”
决明子因有明目功效而名之。许祥生近五十年的中医工作经验使他“明目”,看清了中医与西医的异同,宛如看清水底鱼一般,实为中西医混沌世界中的“决明子”。
许祥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在被问及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时,许祥生笑呵呵地说:“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说:“自从80年代后,我就把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二者各有所长,可以起到1+1>2的效果。”许祥生眼里的西医是以药理,病理,解剖为主,是微观层面的医学;而中医是以实践性,辩证性为主,是宏观方面的医学。在骨伤科方面,开展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1990年他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消肿接骨糖浆加促骨折愈合》的科研课题,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
02
让中医走向世界的“使君子”
使君子是中草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使君,原是对州郡长的尊称,又被用来尊称奉命出使的人。20世纪90年代起,许祥生常赴国外进行医学访问和医学会诊,是中医中的“使君子”。
1996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走进泰国国家公共卫生部的中医学者,许祥生在泰国国家公共卫生部作题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及其现状》的学术报告。当讲到中医从文字记载开始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台下一片哗然。讲到中医有一套完整、科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时,台下再一次轰动。报告结束,时任泰国国家公共卫生部的第一副部长带头鼓掌,现场掌声不断。在许祥生眼里,他所做的不仅是学术报告,更寄托着他“让中医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医”的殷切期望。
03
以中医传承为己任的“头顶一颗珠”
头顶—颗珠,中药名。许祥生从小明白他身为中医传承人的责任。这个责任仿佛一颗明珠,一直在他的头顶上闪着光。
“我为什么要创办南斗堂,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在当时的体制下,我们的传承遇到了一些瓶颈。所以我才打算自己搭建一个平台来进行更好的传承,这个平台就是南斗堂。”许祥生屡屡提及“传承、创新、发展”,这六个字不仅是南斗堂的创办初衷,更是他对中医未来的期盼。
“首先是传承,传承是基础,没有传承就没有之后;其次是创新,创新是手段,必须要创新;第三是发展,发展是目的,要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谈及此,许祥生眼神激动,语气微微颤抖,但却无比的坚定。在南斗堂,通过两年多的时间,许祥生培养的两位徒弟,已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操作。许氏中医骨伤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后继有人。
04
灯塔般指引青年的“千里明”
千里明,中药名。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许祥生寄语当代青年大学生,如灯塔般指引着他们。千里之路,有其相助,便“千里明”朗。
“我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回想走过的路,现在的大学生赶上了好时代,你们更应大有作为。在这个时代,你们是弄潮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把基础夯实。基础打好了,高楼万丈平地起,打不好,再矮的楼也要塌。此外,还要有创新意识,时刻准备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泱泱数千年,名中医数不胜数,许祥生作为镇江市名中医,几十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患者治病疗伤。通过时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中医人的信心和担当,传承中华中医药文化,他从未停下脚步……
志愿者说
听了许祥生的故事,他的坚守让我们倍受鼓舞,没有谁的成功可以一步实现,在这之前一定经历了漫长的日积月累!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在专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只有仁心才能施仁术,只有施仁术,才能医治好病”。大医尚且如此,青年一代的我们何尝不是呢?每经历一件事,都是对自己的历练,不要抱怨,不要气馁,要以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医乃仁术”,也是“医乃人术”给我们的启迪。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文稿|杜岳博、聂贇瑾
摄影|郑伊旸
编辑|张怡平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