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镇江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系列访谈

二十一:家国与你,皆是理想——张敖法

2021-09-02 10:28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29

   张敖法,男,1940年11月生,江苏丹阳人,1965年12月入党。1960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为海军东海舰队训练团学员,1968年任护卫舰574舰舰长,两年后成为海军大连第一指挥学校学员,至1985年5月均任职于海军核潜艇一支队,后任陆军船艇技术学校勤务教研室正团职教员,1988年12月成为专业技术7级讲师,后升为6级讲师,于1993年退休。曾于1965年11月参加崇武以东海战,并荣立战斗二等功。

热血男儿,从军报国

“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光荣服兵役,不过三五秋。门前种棵小桃树,转眼过墙头,桃树结了桃,回来把桃收。”回忆起自己离家服兵役时, 张敖法情不自禁哼唱了起来。 张敖法是家中独子,按当时的规定,独子是不能参军的,且他的母亲也不同意,但张敖法怀着当兵光荣、保卫祖国的一腔热血,揣着为国奉献、为党献身的崇高理想,毅然决然以母亲的名义写了一封知情书,报名参军,开启了三十余载的军旅生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我从一个不太懂事的青少年,逐渐懂得革命的道理,培养了能上潜艇,勇于为党牺牲的坚定信念,成长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战士。” 张敖法这样说道。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33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在张敖法参军期间,共参与了四次比较大型的海战。其中“崇武以东海战”是他最不能忘的一次海战。

1964年11月14日凌晨,我军与台军在崇武以东海域交战,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北京的作战指挥中心指挥作战。张敖法在回忆这段海战时,拿出一幅手绘地图绘声绘色地讲到:“当时我军派出了六艘护卫艇,六艘鱼雷快艇,航行速度在每小时三十海里左右,而台军有一前一后两支舰队以十几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北逼近,当时作战指挥部要求我们从这两支舰队中间进攻,先集中兵力进攻其中一支舰队,让他们不能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如果其中一支舰队攻打我们,必然会误伤他们的另一支舰队。这样先消灭一支,再去打另一支,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像这样作战时的细节张敖法如数家珍。在党中央正确的作战指挥和士兵们不畏牺牲的决心下,我军击沉台军护航炮舰“永昌号”,重创大型猎潜舰“永泰号”,取得了本次海战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37

临危不乱,荣获嘉奖  

张敖法在“崇武以东海战”中是一名雷达兵,海战中,他所在护卫舰雷达在超常距离上提前发现了目标,判明了目标。当对敌开火后,雷达突然故障,荧光屏上一片空白,在这种关键时刻,只能靠技术。张老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能慌张,把所有开关都关上,然后按照程序依次打开,排除故障,最后发现是一个按钮被炮弹爆炸时震坏了,不到一分钟他就把故障排除,继续投入到战斗之中。 

战斗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亲切接见了包括张敖法在内的参战有功人员代表, 张敖法也获得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海军嘉奖,荣获二等功。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41

与子偕老,共享天伦

张老家有一本厚厚的“手账”,上面记录了六十余载的军队生活和五十余载的婚姻生活。 张敖法不仅是战场上沉着冷静的战士,更是家中钟爱妻子的好丈夫。相册上从定婚、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到金婚纪念日,记录着张老与妻子的点点滴滴。

张敖法的夫人家住隔壁村子,自小他们就彼此认识。 张敖法笑着回忆:那时她是村里的大队妇女主任,而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活动,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就彼此熟识了。后来母亲托人帮他介绍对象,介绍的便是现在的夫人。婚后十年两地情,九地相聚寄情深,镇江、杭州、无锡、福州、南京、青岛、上海、青岛、苏州都留下了张老和夫人的足迹。如今,张老和夫人已过耄耋之年,闲时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45

志愿者说

微信图片_20210906112347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张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作战决心和忠于国家、忠于家庭的铁汉柔情,还明白了当今幸福生活凝聚了无数先辈们的血与泪。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新时代青年更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树立坚定信仰,将党勇于战斗、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立志为党为国家作出贡献。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采访人|张晓艳  虞航

摄影|张国良

编辑|蒋慕容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