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镇江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系列访谈

三十:用核工业精神艰苦创业——郭士铭

2021-09-02 11:00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26

郭士铭,男,汉族,张家口人,1939年12月出生,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9—1958.8在建工部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学习;1958.11—1963.12核工业部404厂总厂任技术员、基建秘书、工程指挥部指挥员;1964.1—1983.3核工业部22公司、23公司任秘书、技术员、工程师、科长、施工队长;1983.4—1985.3镇江市园林管理局工程师、办公室主任;1985.4—2000.3镇江市建筑工业总公司(建工局)任副经理(副局长)、总工程师;在市建工局和退休后三年期间兼任镇江市集体建筑企业协会、镇江建筑业联合会、镇江市建筑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顾问等职。

1.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一年,国家急需大量人才。当年还未满20岁的郭士铭提前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原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被国家分配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为“核工业部”)原子能联合企业404厂,成为中国建设核工业的第一代建设者。

核工业是制造原子弹、氢弹的绝密单位,选择青年非常严格,像筛沙子一样层层过滤,他因在校成绩优异、德智体全面发展,最终成为核工业建设者之一。“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我想一定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因为我早年父母双亡,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因为我在红旗下长大,我必须牺牲自己的利益,奉献自己,报效祖国!所以我选择去了大西北。”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会选择去大西北的时候,他饱含热情地这样回答我,似乎一下将时间拉回到了63年前,眼神中充满了要为国家效力的“义无反顾”。

能够成为中国核工业建设第一代建设者,郭士铭既是“被选择者”也是“选择者”。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说,他从不后悔!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31

2、

坚守“在核工业建设的岗位”

毕业后的郭士铭跟随一位老干部来到了404厂机关所在地——距离兰州1600里的戈壁滩。戈壁滩上风沙弥漫,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朵花,甚至没有一年四季的区别。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靠火车、汽车从内地运来,最困难的时候每餐只能供应1-2个土豆,许多人都因为营养不良而浮肿。但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击退郭士铭,从技术员到基建秘书,再到指挥员,他一直坚守在漫天风沙的大西北,建成了可容纳10万人的福利区办公楼、住宅楼、发电厂、各分厂的厂房等,参加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最后的安装工程,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为防止唯一的基地被扼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核工业基地建到内地四川。郭士铭也跟随队伍从大西北来到了四川,继续坚守在核工业建设的岗位上。

由于长期从事核工业这项危险的工作,刚到镇江的时候,郭士铭的白血球值只有3000,但是他说,“干革命干事业都是要有牺牲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从事核工业战士始终如一的响亮口号,铭记在我们每一个战士的脑海里”。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34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38

在大西北的第三个年头——1960年3月,郭士铭因表现突出,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至今,他已光荣在党61年。他特意将挂在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取下来拿给我们看。他说:“这枚金光闪闪、沉甸甸的胸章承载着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厚爱,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激励,我们铭记党的恩情,永远跟党走”。

3.

传递“坚定的理想信念”

1983年,郭士铭调回镇江,继续为镇江市建筑行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在镇江17年的工作中,在镇江市园林处办公室担任主任,在镇江市建筑工业总公司(建工局)担任副经理(副局长)、总工程师,工作中的他不但发挥了以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且延续了在大西北艰苦奋斗、雷厉风行、忘我工作的作风,信念不移、本色不改。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42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45

退休后的他也仍然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奉献余热,发挥正能量。为了继续发挥光与热,他参加了镇江市“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去指导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感染青年人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铭记党的教诲,奉献自己,为人民服务。郭士铭说:“不论走到哪儿,只要生命不止,都要用核工业艰苦创业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终身”。同时,他也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够将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当代所有青年人。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48

志愿者说

郭士铭说:实现中国梦要靠年轻一代去继承和传扬老一代的优良传统和不怕苦的精神。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在郭爷爷身上,我第一次看到了老一辈国家建设者“不为什么的坚持”,这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10906103752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文稿:刘宇涵

编辑:张诗曼、刘宇涵

采访:陈杉杉、刘宇涵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