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镇江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系列访谈

五十:关关难过关关过,一心向党守初心——刘志强

2021-09-13 16:31

微信图片_20210913162850

刘志强,1955年9月出生,镇江市外事办公室退休干部 ,1975年入党。刘志强曾在部队担任师宣传科新闻干事、 21集团军宣传处新闻干事、通信团政治处主任、宁夏石嘴山惠农区人武部政委等职务。在部队中,刘志强先后荣获一次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并被兰州军区政治部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军区优秀新闻干部。

艰苦关:赴万里征程,践六盘山精神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赋《清平乐·六盘山》诵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鼓舞了从军入伍的刘志强。

1973年,刘志强入伍,他所在部队——陆军第六十三师,就驻扎在六盘山。那里,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也留下了他践行信仰、奉献军营的故事。从汽车兵,到担任新闻干事,他驶过了万里蜿蜒的山路,也奔波于突发紧急事件的现场。

1986年2月14日春节,六盘山区腹地——玄峰山林场燃起了大火。夜里12点,作为新闻干事的刘志强接到任务,跟随救援部队连夜赶往现场。一边是熊熊烈火咄咄逼人,一边是寒天冻地风如刀割,冒着烟熏火烤,刘志强在火场中穿行,只为实地收集最真实的情况。完成新闻采集任务后,他连夜赶回营里,进行新闻稿编写,两天一夜都没有合眼。在这次救灾中,他报道了 “主攻营决战圈牛湾” “玄峰山七勇士” “烈火中的共产党员” 等英勇事迹,用文字有力地再现了官兵们与火魔搏斗的英勇形象以及为了人民财产安全不畏牺牲的精神。

朝出乌鞘岭,暮宿嘉峪关,河西走廊沿线万里,他走了一遍又一遍,只为深入沿线军营采访。他报道将士戍边卫疆、练精兵谋打赢的新军事思想和战法,宣传典型,激扬士气。

微信图片_20210913162854

权力关:心中有则,品正行端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是党员的立身之本。”无论做人还是干事,无论为政还是守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稳得住心神,成得了大事。

1993年,刘志强从某集团军宣传处调任通信团政治处主任。职务、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心中的坚守没有改变。“权力,是党组织给的,只能用来为部队官兵服务,决不能用来中饱私囊。”刘志强说。 

有线连有一名老兵,是团里军事技术标兵,多次参加比武得第一。为了保留骨干,政治处向上级机关申请到一名干部指标,经团里研究,这位老兵被破格提干。一天,老兵到刘志强家里来谈工作,走后,留下了装有英纳格手表的信袋。第二天上班,刘志强立马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拿走了表。过了几天,他又尝试送表,刘志强说:“你提干是刻苦训练的结果,是团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老兵的好意,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后来,刘志强调任人武部政委兼党委书记,每年征兵、政审期间,总有人送钱送物,他都一概拒绝,严格把关,确保兵员质量。为此,他曾获得宁夏军区政治部、宁夏军区纪委颁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无论身居何位,刘志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干净”的共产党员。在他离开通信团时,干部们评论:“老刘是一个干净的党员,无论对公还是对私,从不谋私,没有污点和尾巴。”

微信图片_20210913162857

家国关:两个母亲

刘志强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家,一个是国。作为远离家乡二十多年的军人,提起母亲,他思绪万千。

1996年,刘志强在宁夏石嘴山惠农区人武部任政委,收到了母亲的来电。这是二十几年来,他第一次接到母亲的电话,却被告知母亲胃有肿瘤的消息。即使假条在身,他却不能立即回家,只为把安排的任务做好。

母亲肿瘤切除手术几天后,伤口却不见愈合,身体也不见好转,喂进去的食物又从导流管流出,没有被吸收,这又一次让他担心起来。要想得到更好的治疗,必须转到上海医院,至少还需要两三万的医疗费。当兵多年,刘志强虽为干部,却少有积蓄,即使两三万的医疗费,他也拿不出来,“甚至想过胸前挂一块牌子,去街头乞讨。”刘志强说。就在刘志强一家人心急如焚之际,奇迹出现了,母亲情况有了好转。待母亲病情稳定后,他就办了出院手续,将母亲接回家修养。安顿好母亲,他的假期也结束了,他立即返回了部队。因为是胃癌晚期,两年后,他的母亲还是去世了。“或许,我在家服侍母亲,病得到及时医疗,生活得到较好料理,她不至于走得那么急。”刘志强说。

作为儿子,他心有万千不舍与孝意,赶赴千里只为一眼探望;作为军人,他以身许国,国为先;作为党员,他忠于信仰,立党为公,甘愿为党的事业做出应有的牺牲和奉献。

几十年来,刘志强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始终抱着初入伍时的那份赤诚与初心,为国为党为人民干实事、谋大事,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

微信图片_20210913162900

志愿者说

刘志强曾是党组织的新闻干事,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新闻人不惧困难,深入新闻一线的求真务实精神;还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心为党为民的坚定决心。这些都是我作为学生记者和一名预备党员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他的功勋奖章可以铺满一张桌子,而这背后是他奉献的大半辈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也将接续使命,继续前行。

微信图片_20210913162903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采访:张名瑀 宋博文 谢冯辉

文稿:谢冯辉

摄影:张名瑀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