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做好当下事,散发平凡光——唐其光
唐其光,男,1950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泗阳县,1969年2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2月退伍后在镇江地区行政公署行政管理局小车班工作,1988年8月赴土耳其,在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991年9月回国,就职于镇江市口岸管理委员会,2011年2月退休后参与公益至今,在镇江市赛珍珠纪念馆担任馆长。
1
身穿戎装,坚定信念
1969年,十九岁的唐其光报名参军,穿上一身戎装,成为了杭州笕桥机场的一名汽车兵,在空军基地为飞机升空作战做保障工作。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唐其光认真对待每项任务,任劳任怨,尽自己所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很快,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唐其光成为同期入伍的新兵中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部队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价值观。谈到入党,他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锤练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是人生一个重要起点,能够在当时成为首批入党的一员,取自于我对部队的热爱,在部队接受的锻炼和教育,让我不断成长,让我懂得我应当如何去报效祖国、怎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退伍多年后,唐其光依旧坚定要“报效祖国”的信念,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坚守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
远赴他国,勇担使命
1975年退伍后,唐其光被分派到镇江地区行政公署行政管理局小车班工作,作为驾驶员,负责地区领导的出行。1988年,外交部为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在全国选派驾驶员,由于精湛的驾驶技术,唐其光被成功选中,前往土耳其驻华大使馆,成为大使馆的一名后勤保障人员。
大使馆是代表国家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地方,大使馆的每个成员都肩负着国家的荣耀和祖国的形象,不可以有任何妨碍国家形象的行为、语言、体态等事,牢记"外交无小事",这让唐其光对待每项任务更加严谨细致。作为大使的驾驶员,大使的每次出行对唐其光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外事任务。在大使参加外交招待会之前,为了熟悉路程,他常常要提前走两到三遍,确保到会的精准,安全准时到达会场,不能有一分钟的误差。这让唐其光养成了极其严谨的时间观念和组织观念。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日常采购工作,在外交官的辅导下,唐其光还抽时间学习了土耳其语。
1990年于土耳其
1991年于土耳其
谈到在土耳其的生活,唐其光说:“在大使馆的生活很有意义,但作为大使馆的一员,做任何事都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要始终记得自己的言行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也要保证国家的政治安全和自己的生命安全。”
1991年,唐其光结束了在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工作,以自己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3
怀揣红心,散发余光
回国后,唐其光在镇江市口岸管理委员会担任工会主席。2011年,已经退休的唐其光受邀到赛珍珠纪念馆担任馆长,主要负责纪念馆行政、接待、后勤管理工作。唐其光深知,做好赛珍珠文化的宣传,是对镇江名片的宣传,也有利于在国内外树立镇江的城市形象,纪念馆的日常工作很平凡,但也很忙碌,无论是对馆藏展品进行保护,还是筹备国际研讨会,他都尽自己所能承担好自己作为馆长的责任。
纪念馆的一件珍贵宝物——赛珍珠在镇江生活时使用过的浴缸曾因历史原因流落民间,是他通过和当时浴缸的原主人进行沟通,在花费了较少经费的情况下将其收回,又因当时新馆还未建成,存放在自家仓库近三年;为了赛珍珠文化公园能够顺利开园,在开园前夕他和其他赛珍珠人一起忙碌到凌晨;每两年一次的国际研讨会、接待领导、接待外宾,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去对待,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唐其光说:“我们并没有做很轰动、很值得宣扬的事,但我们的平凡,恰恰证明了我们赛珍珠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志愿者说
在与唐其光老先生的交谈中,我们能够清楚感受到先生的铮铮铁骨,慷慨气质。在任何岗位上都尽职尽责,贡献力量,平凡而又不平凡,正是这些平凡才铸就了伟大。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习唐其光老先生的精神,有志气有朝气,做好每份平凡的工作。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采访、编辑:杜晗晓 晁华君
摄影、文稿:晁华君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