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丁卯桥畔话丁卯

2022-05-24 15:58 来源:京江晚报

“虹桥揽古”一景 图:陈水源 提供

“虹桥揽古”一景 图:陈水源 提供

丁卯古运河风景区丁卯桥

丁卯古运河风景区丁卯桥

文/陈水源

“流水城南路未遥,行吟三里到溪桥。”清代诗人法重正《丁卯桥怀古》所描述的丁卯桥是江南运河水源上的一座溪桥,近得出镇江南门吟诗之间就到了,丁卯桥畔故景依旧;唐代诗人张祜称这里是“小桥通野水,高树入江云”;明代李梦阳撰写的《石淙精舍记》记载:“丁卯桥负山带江,据东南之会上游之地,其泉石岩壑之佳不在庐山阳羡下也”。丁卯桥下涧溪,是镇江南山诸山之水汇流运河的溪流,属运河高岗峡河地段,故有“泉石岩壑之佳”。古丁卯桥立于丁卯村头,连接着丁卯村里长条青石铺筑的古街,和着那古朴芳香的泥土味,使人陶醉!

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丁卯桥在丁卯埭港。晋元帝子车骑将军裒镇广陵(今扬州),运粮出京口,因河水干涸,奏请扎坝,用丁卯日期,取名丁卯埭;后人在此建桥取名丁卯桥。”丁卯桥名传千古,除了它是水陆交通要道,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流传。丁卯桥,原为石桥,位于镇江城南2公里处的古运河上。丁卯桥的建筑是民族特色的单孔石拱桥,清代乾隆、道光年间曾两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丁卯桥仍保存完好,造型美观,是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1980年,因修筑丁长公路(丁卯桥至长岗),拆毁旧桥,在原桥址北重建板梁式公路桥,仍沿用丁卯桥旧名。1995年,因丁卯桥路拓宽,将古丁卯桥易地保护。

古时丁卯村属丹徒县崇德乡,村名因丁卯桥名而得名。1983年前,属丹徒县丹徒乡,称丁卯行政村;1984年划归镇江市润州区,1992年划属京口区,1998年6月,由丹徒镇析置丁卯街道。如今的丁卯,实现了从行政村到城市副中心的华丽嬗变。

1992年以来,镇江在古运河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中,突出以“古商市井、虎踞南门、丁卯揽古、丹徒追古、运河屋脊”为核心景观的5个功能区段。而以“丁卯揽古”景观标志的丁卯运河广场是整个镇江古运河的门户和重要活动场所,此段运河水面宽60米、长450米,总面积两万平方米,由西段的运河主题文化广场和东段的虹桥揽古两区组成。运河主题文化广场,由上、下两层场地组成,主要景点有牌楼、神兽柱、文化壁雕等。在丁卯运河广场东侧,新建的仿古许浑别墅别具一格。许浑(788-858),唐代著名诗人。唐文宗大和年间中进士,当过当涂县令、监察御史。许浑长期定居丁卯桥,在这里读书写诗,并把诗集取名为《丁卯集》。

如果说古丁卯桥是“因水而兴、缘水而发”,而如今的丁卯更是“因路而兴,因桥而变”。据地方志记载:“解放前,乡村交通不便,乡间小道纵横密布。”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来的丁卯村还没有通公路,镇江城区至谏壁只有一条镇澄路(东门口至丹徒镇后改为学府路);1980年初,镇江修筑丁长公路(丁卯桥至长岗),与镇澄路连接,全长6.23公里;1995年拓宽改造为丁卯桥路。转瞬四十年间,丁卯桥路日新月异。2016年5月 ,丁卯桥路实施快速化改造工程,以丁卯桥路为基本走向,在丁卯桥路上面再架设一条快速通行的高架桥。2018年1月,五凤口高架与丁卯高架正式连接,从而使南徐大道 、官塘桥路、丁卯桥路在这里“空中相会”。丁卯高架作为我市“T”形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五凤口高架,东面与金港大道相连,使市中心与市东部连成了一条快速通道,拉近了丹阳、扬中、新区等辖市区与城区的距离,提升城市品位,这条高架全程不设红绿灯,有力改善了我市的交通出行。

2012年,丁卯街道实施了“退二进三”战略计划,将丁卯老工业区1.88平方公里内41家企业有计划地退城进区,科学配置资源要素,重振丁卯城市副中心地位,打造出了一个集科技、商业、居住、文化为主要功能的丁卯核心区 。2015年,吾悦广场入驻丁卯,继后又引入瑞康医院、南京师范大学镇江附属小学等一批品牌医疗、教育资源,同时打造了一批高端居民区,使得丁卯片区成为如今的镇江城东核心区。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