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练湖:练姓发源地之一

2022-07-16 17:37 来源:京江晚报

练湖平面图

练湖平面图

c107e1cc-7bc5-4861-84c1-6030055c7c8a

陈鉴《练氏义塾衍庆堂记》(局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文/邱隆洪

练姓,在镇江并不常见,据统计,全市仅有110多人姓练,意味着大约每26000人中才能见着一个姓练的镇江人,练姓在镇江堪称“熊猫姓氏”。不过就全国范围而言,练姓却并不罕见,还是全国四百大姓之一,排名第303位,全国有将近19万人姓练,其中超过四成分布在广东。江苏也是练姓人口分布大省之一,全省有将近1万人姓练。

练姓在镇江属罕见姓氏,但却与镇江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位于今丹阳境内的练湖,历史上不仅是江南运河的关键性工程之一,在漕运和南北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是许多姓氏家族的发源地、发祥地或迁居江南的最早祖居地,练姓即是发源于练湖的姓氏之一。去年5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题为“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的展览,展出的书画中有一件《练氏义塾衍庆堂记》,叙述了练氏发源于练湖并播迁各地的历程,下面就不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练姓发源于练湖

《练氏义塾衍庆堂记》的作者是明代名宦陈鉴。陈鉴,明苏州府长洲(今苏州)人,字缉熙,自幼刻苦读书,自学成才,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官翰林学士,曾经出使朝鲜,还任国子祭酒,成化七年(1471),受前任邢让会馔钱案牵连下狱,诸生诉至阙下请代,朝廷顺应民意,将其放出,免除官职,回归故里。《练氏义塾衍庆堂记》系陈鉴受同乡好友练纲之托撰写的作品。练纲,字从道,宣德十年(1435)举人,景帝即位时,朝中众臣为都城要不要迁回应天府(今南京)吵得不可开交,练纲上中兴八策,谓言南迁者可立诛,得景帝欢心,授御史,多直言,有名声,后来在巡按福建时,与按察使杨珏互相攻讦,谪邠州(今陕西彬州)判官,丁忧归里。练纲居家期间,出资整修家族义塾,并请好友陈鉴撰写了这篇《练氏义塾衍庆堂记》。

《练氏义塾衍庆堂记》全文1100多字,其中很大一部分篇幅是介绍练氏家族的由来、繁衍和播迁,内容来源于练纲的叙述。根据练纲的叙述,他们这支练氏本姓杨,祖籍为汴之永城(今河南永城),隋末有名复祖者,避乱南渡,居丹阳练湖,以湖为姓,被尊为练姓鼻祖。

练纲在介绍练姓发源于练湖之后,接着又叙述了他们练姓家族繁衍、播迁的大致过程:

十九世祖练京,仕唐为河南节度使,封南康郡伯;

十一世祖练亨甫,仕宋为监察御史;

练亨甫曾孙练应祥,宋建炎中为直讲,南渡遂家临安(今浙江杭州);

练应祥子练禧,官至廉访提刑,卜葬睦之建德(今属浙江);

练禧孙练芳,翰林学士,著有《刑统赋》;

练芳子练有成,元建宁路儒学正;

练有成之孙练贞元,元江浙行省都事,为练纲高祖父;

练贞元子练文达,字士章,以海道万户寓于平江(今苏州),为练纲曾祖。

元朝灭亡后,作为前朝官吏的练贞元,根据明王朝的政策被迁往数千里之外的陕右河州(今甘肃临夏),因为家产富饶,可能是买通了管事者,很快就迁回了富庶的江南,改为迁往苏州府下辖的长洲县尹山(今属苏州吴中区),此后繁衍成族。

练姓播迁各地

凭借雄厚的资产和良好的家教,练氏家族在元明兴替的过程中实现了华丽转身,练家不仅很快迁回江南,练文达的儿子即练纲的祖父练则成还登上了仕途。练则成,早年名埙,字声伯,以文学拜左春坊司直郎,充东宫经筵讲官,负责教授太子,受到明太祖的赏识,升河南道监御史。岂料为人所嫉,练则成被调往偏远的云南广西府(今云南省沪西县)担任小小的推官,最后还被人下毒而死,年仅三十七岁,时人为之惋惜。

练则成做官后,十分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特地设立义塾,取名为“会庆堂”,意为子孙聚首一堂之庆,还延请名士为师,割田三十亩作为办学经费,明初学者宋濂作有《长洲练氏义塾记》记载其事。令人唏嘘的是,至练纲归里时,练氏义塾已年久失管,房屋倒塌,斯文扫地,练纲深受震动,于是出资重修义塾,将名字改为“衍庆堂”,意为延续祖宗庆泽,聘请塾师教育族中子弟,并效仿乃祖割田三十亩作为办学经费。练纲与同乡名宦陈鉴早有交情,整修义塾后,他请陈鉴撰写一篇题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练氏义塾衍庆堂记》。

练则成对练氏家族的变迁也多有研究,他曾告诉自己的儿子练思哲(即练纲父亲)等人:练氏自隋末南迁以来,播迁多地,散处他郡者众,如建之瓯宁(今属福建)、处之龙泉(今属浙江)、松江之华亭(今上海松江区)、南康之临江(今江西樟树市一带),均有同族。练则成的这段叙述也由练纲转述,被陈鉴记载了下来。由此我们得知,这支练氏起源于练湖,曾转迁江南多地,并在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多处开枝散叶。不过,作为今天练氏最大聚居地的广东,练则成并未提及,这倒不是练则成的遗漏或疏忽,而是广东练氏的确别有所源。

练姓来源再添新说

关于练姓来源,多以唐代的东何为练姓始祖,笔者翻检了多种姓氏辞典,均采用这一说法,广东练氏也多尊练东何为得姓始祖,而不见练湖来源之说。相传东何世居河内县(今河南沁阳),智勇超群,于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辽东城有功,贞观十九年(645)夏历十月,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为岐山侯,赐姓练氏,练姓有副堂联“河内家声远,岐山世泽长”,即来源于此。

其实,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姓氏,基本上不可能只有一个来源,有的学者甚至将练姓的来源上溯到春秋时期,源自地名,以练墟为氏,练墟,故地在今苏州相城区西南。除了练墟,各地还有不少带“练”字的地名,如安徽有练溪、福建有练乡、广东有练江,古时还有练渎,故地在今苏州西南,至于这些地名是因练姓得名还是练姓的来源,笔者没有研究,不敢妄言。《练氏义塾衍庆堂记》关于练姓来源于练湖的记载,却是为练氏来源增添了一种新的说法,也意味着以镇江为寻根祖地的姓氏又多了一个。

再来说说《练氏义塾衍庆堂记》的作者陈鉴,他不仅学问高深,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时人称赞其书法“行笔圆熟”“劲健奇古”,《练氏义塾衍庆堂记》连同陆深《五十生朝自寿诗二首》、桑悦《秋日咏怀》、徐有贞《太和登祀赋》等合称“三吴墨妙卷”,最初由晚明文坛盟主王世贞收藏,王世贞为苏州府太仓州(今苏州太仓市)人,对于标榜本地书法与书家不遗余力,曾放言“天下书法归吾吴”。陈鉴平生喜欢收藏古书画,尤其以收藏褚遂良摹本《兰亭序》闻名,且日日加以临习,达到了真假莫辨的地步,其书法艺术得到王世贞大加推崇,将他的《练氏义塾衍庆堂记》置于“三吴墨妙卷”之首。

“三吴墨妙卷”,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著录为上、下两卷,现已被改装为两册,其中《练氏义塾衍庆堂记》所在的上册原来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收藏,现归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去年系首次在内地展出。根据落款,陈鉴作《练氏义塾衍庆堂记》是在明天顺五年(1461),虽然迄今已有500多年,但作品保存相当完好,除极个别字模糊不清外,绝大部分字均清晰可辨,不仅是一件出色的书迹,更是练湖为练姓发源地之一的极好书证。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