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镇江“谢馥春”的一段掌故

2022-07-16 17:43 来源:京江晚报

镇江谢復春店号章和陈金顺印 本版图片:李恒 提供

镇江谢復春店号章和陈金顺印 本版图片:李恒 提供

谢復春商店经销合同

谢復春商店经销合同

经销合同文本

经销合同文本

文/吴春波

1853年,太平军攻占扬州,民族化妆品行业巨头“谢馥春”掌门人谢宏业死于战乱,携子出逃的妻子戴氏躲过一劫,但店铺、家当被洗劫一空。她决心重振家业,在江都镇仙女庙置下房产,再次挂起“谢馥春”的金字招牌,并派遣其侄戴氏赴一江之隔的镇江古运河畔的支水巷开设镇江“谢馥春”……然而命运多舛,正当生意风生水起之时,一场大火将镇江“谢馥春”的全部家业焚毁殆尽。

陈炳炎(1888-1950),江苏扬州万福闸人,镇江民族化妆品企业“谢馥春”二次创办人。少年时在同乡戴氏开设的镇江“谢馥春”学徒,18岁始在“谢馥春”火灾后的废墟上重新创业。从学徒、小伙计、襄理(管家),最终成为镇江“谢馥春”掌门人,并且成功地将技艺和产业传承给其子陈金顺。

这名学徒不简单

很多人知道镇江“谢馥春”是知名民族化妆品品牌,但是,罕有人知“谢馥春”的二次创办人陈炳炎,他是隔江相望的扬州万福闸人。

陈炳炎曾在乡里读过几年私塾,在当时来说,也算“知识分子”。在其孙辈的回忆中,陈炳炎13岁就到同乡戴氏的“谢馥春”里当学徒,在最早的几年里,他的生活和镇江无数的学徒一样,并无多大起色。

16岁后的陈炳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变得善于与人打交道。头脑活络的他逐渐得到老乡戴氏老板的赏识和信任,18岁便担任镇江“谢馥春”的襄理(管家),专门负责“谢馥春”化妆品研发和销售及日常管理。当时,国产化妆品品牌和国际化妆品品牌大打商战,轮番打擂,好不热闹。而在新的岗位上,陈炳炎如鱼得水,几年摸爬滚打下来。他对化妆品的生产工艺了然于胸,对进销货渠道也很熟悉,对日常管理更是驾轻就熟,甚至还练就了一个异常灵敏的鼻子,几乎到了能够闻香辨物的境界。

在戴氏“谢馥春”遭遇火灾焚毁后,重振雄风的激情在陈炳炎心中升起。征得戴氏“谢馥春”族人同意后,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镇江“谢馥春”的二次创业。

陈炳炎二次创业

古运河畔的镇江丹阳码头,一幢2层砖木结构的门面房,便是陈炳炎重振镇江“谢馥春”的所在地。这里也是陈炳炎一家的住所,生产车间在后楼,百来平方米。

虽然属于二次创业初期,精明的陈炳炎却深知人才的重要。他花重金挖来一些技术骨干,连同二三名操作工、包装工,组成了这间小作坊的新门店。刚开始,陈炳炎只能生产一些鹅蛋粉、鸭蛋粉、花露水和胭脂。慢慢地,又增加了香水、香粉等产品。从生产第一道关,到最后的包装和装箱。陈炳炎都亲自到车间参与生产。质量虽过得硬,但无奈小门店力道弱,知名度不高,产品销量很是一般。而此时,头脑活络的陈炳炎想到的策略是加大宣传。

首先是确立品牌。随后,陈炳炎不仅在门店、墙体上做广告,更是带着技术工人直接给全城百姓讲解“谢馥春”化妆品的美颜、护肤作用和工艺特点,市场逐渐被打开。镇江“谢馥春”传统产品分“香、粉、油”三大类。香粉的制造发源于汉朝、晋朝之际,皇宫妇女均喜搽粉。到隋唐年间发展迅速,皇宫里从老人到青年均喜搽香粉,作为面部化妆的基础。到了晚清,江南的香粉来到了京城,传送进皇宫,深受宫内妃子宫娥欢迎。这个消息传入江南,于是地方上将精制香粉装入五彩花式的小纸盒,作为贡品进贡。所以香粉又被称为“宫粉”,这样一来身价倍增。

鸭蛋粉里有故事

鸭蛋粉是镇江“谢馥春”化妆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精致的粉盒里,堆砌得像鸭蛋一样形状的香粉,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工艺精制而成,有“轻、白、红、香”等特色,这种历史悠久的古代香粉其功能类似于今天我们所用的粉饼,可以修饰肤色,遮盖瑕疵,柔颜丽色,并且花香清雅。

镇江“谢馥春”的鸭蛋粉有两种:一种是经典型的,有桂花、玫瑰、栀子和茉莉四种香型,这款鸭蛋粉主要是做固体香水使用的,粉质有些粗,不建议上妆,可以用来熏衣物、房间、柜子等;另一种是上妆鸭蛋粉,俗称美女头鸭蛋粉,这款鸭蛋粉粉质细腻,控油效果极佳。其着力发挥中草药的保养美颜功效,巧妙地将香粉与中草药结合起来,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在门店经营上,出身贫寒的陈炳炎绝不走高端路线,店里货品顾客一律可以自备容器零买,从而生意兴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时尚的打扮已开始冲击古城镇江,大家闺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罢;淑女名媛也好,风尘女子也罢,只要到了十六七岁大多穿起高跟鞋,与高跟皮鞋、修身旗袍一起流行开来的,当然还有那些美容的化妆品。于是,“谢馥春”柜台前,挤满了追逐靓丽时尚潮的镇江女子。

“谢馥春”渐壮大

抗战爆发后,镇江沦陷。大量民族资本家将产业转往后方,留在镇江的在日寇打压下,更是举步维艰。而“谢馥春”恰恰因为规模小,没有遭到太多冲击,誉满全国的“谢馥春”系列产品在这个时期精彩纷呈。一些防冻防裂、滋润肌肤的护肤香脂,因其取自纯天然的中草药,在硝烟弥漫的化妆品市场一炮打响!物美价廉的“谢馥春”逐渐取代德国的“妮维雅”,成为城中名媛贵妇的首选,把当年的镇江淑女装扮得如花似玉,衬托得婀娜多姿。

上门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原有的生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精明的陈炳炎立即想到改变生产模式。他买下了大西路九如巷一处旧染坊做作坊,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划分为仓库和生产间。

抗战胜利后,镇江经济迎来新的生机。化妆品品牌逐渐多了起来。陈炳炎借势而上,他大刀阔斧地改进生产设备,将机械搅拌替代人工搅拌。“谢馥春”的制作工艺,也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到镇江解放前,“谢馥春”的产品已遍布全国,北到哈尔滨,南到香港,西到青海甚至远销到东南亚各国。

1948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镇江虽然还在国统区,但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官僚买办已计划撤离,但一些民族资本家却陷入“两难”境地,其中就有陈炳炎。有人建议把厂关掉,把资金带往台湾重起炉灶,陈炳炎否决了这种想法。此外,陈炳炎的一位在香港经商的亲戚找上门来,劝他卖掉门店和作坊,到香港重新开始,但陈炳炎考虑香港太过复杂,恐水土不服,并没有动身。

把品牌留在镇江

可对于共产党,陈炳炎也知之甚少。经过反复思想斗争,陈炳炎最后还是决定留下。他舍不得呕心沥血创建的这份家业,舍不得这些跟着他辛勤付出的员工, 更舍不得那些喜欢“谢馥春”化妆品的镇江市民。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陈炳炎亲眼所见解放军抱着枪冒雨露宿街头、秋毫无犯的动人场面,心里总算是放下了石头。他主动学习新中国的政策法令,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物资交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生怕落后。到了8月,镇江市工商联筹委会成立。此时的陈炳炎已重病缠身,后于1950年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2岁,临终时再三叮嘱其子陈金顺一定要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陈炳炎去世后,镇江“谢馥春”的接力棒交到了其子陈金顺手里,其时,镇江工商界订立爱国公约,要求按时交纳税金,不欠税,不漏税,不逃税。陈金顺积极加入工商联,并带头在“爱国公约”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志愿军战士急需御寒品,陈金顺带头捐出可防止皮肤冻伤的“谢馥春”防冻霜,并启动两班制生产模式,工人轮班倒休,集中生产支援前线。

1956年,全国掀起“公私合营”高潮,镇江“谢馥春”也在改造之列,陈金顺对这件事有想法,但他最终还是谨遵其父所嘱,服从大局。公私合营后,陈金顺成了市中百一店的普通员工,直至1980年退休,2012年因病逝世,享年92岁。随后的镇江“谢馥春”,也在历史潮流中起起伏伏,于2017年完美谢幕。

注:根据陈炳炎外孙李恒、陈炳炎之孙陈恩和口述整理。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