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甘为人民服务的调解能手——周秀琴
周秀琴,女,1949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谏壁公社、丹徒乡工作,历任妇联干部、纪检委员、党委副书记、乡长等职;后任润州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区政法委副书记等职。2004年退休,翌年于丁卯街道继续为人民服务,全心投入丁卯街道的党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党员志愿者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
牢记毛主席话,甘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关于周秀琴为何选择退休后担任人民调解员的职务,她用《毛泽东选集》当中的这段话作了回答。16年来,她始终将这段话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化解了一件又一件邻里纠纷,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平息了一桩又一桩突发事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善用法律法规,巧解百姓纠纷
当谈到自己是如何处理各类纠纷,成功化解各类矛盾,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闹访时,头发花白的周奶奶自信地说:“老百姓都是可爱、可敬的,没有不好的老百姓,只有不会工作的调解员。”在她看来,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就应该时时刻刻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待问题,把人民的事放在第一位,维护百姓的利益。同时,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调解员,还要学会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做到有理有据,让双方都心服口服,就像她说的:“法律依据掌握了,调解起来底气足了,腰杆子硬了,喉咙也就大了。“
采访过程中,周秀琴奶奶正在处理一件民事纠纷,面对情绪激动的矛盾双方,她镇定从容,巧妙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让当事人双方面带微笑地走出了调解室。当说到自己以往遇到的十分棘手的调解经历,她的脸上更是挂满了自豪的笑容,说起来的时候如数家珍。曾有一件三年都没能成功解决的纠纷,到她手里三天就解决了,甚至有一桩持续了十二年的纠纷,经她调解,仅两个回合就成功解决。
永远爱国敬党,关注青年成长
周秀琴不仅心系百姓,更关注新一代青年的成长。采访伊始,周奶奶关切地询问志愿者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热情地说:“到奶奶这里来就像是自己的家,不要把自己当外人”。短短的几个字,充满了温柔的力量,瞬间抹去了志愿者们的拘谨。对待青年人,周奶奶总是很慈爱,切身处地点亮指路明灯。她总说,当代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爱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能忘掉自己的根。同时要多加学习党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党,并不断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努力将自己培养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第二是永远不能够忘记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以此标准要求自己,学会吃苦耐劳,不要贪图安逸而丧失了自己生活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要有当代大学生的模样,在言行举止和生活细节等方面都应该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在对待孩童时,周奶奶总是倾尽所有也要做出贡献。当她了解到镇江“社会妈妈”的志愿服务活动后,便积极结对“社会妈妈”,资助两名初中贫困学子,默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周秀琴奶奶说当她亲眼看到自己资助的孩子也能够和正常收入家庭的孩子一样专心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和生活,自己就觉得很满足。除此之外,她还利用空闲时间走进镇江多所中小学,举办讲座,为孩子们宣传爱国思想。
志愿者说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周秀琴奶奶默默无闻,勇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学习上,认真学习吃透专业知识,并将自身所学应用到生活中,让知识活起来。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始终用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忘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自觉肩负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薪火!
凝眸华章
——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主办单位:
镇江市委老干部局
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
江苏大学团委
金山网
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
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
采访人:朱心瑜 朱锐 刘新梅
摄影:刘新梅(部分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