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2022-09-15 15:48 来源:京江晚报

3525d588-184c-442d-b98a-2d9a960db485

d0076f8b-a9e9-483c-ac0e-4bc8aca7385d

马彦如 张剑

容止出众、隐居竹林的嵇康;夜中不寐、弹琴长啸的阮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的才子曹植和恃才傲物、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像魏晋那样以名士风流著称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却突然涌现那么多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狂妄任诞之士。醉酒、敷粉、弹琴、长啸、清谈,是名士们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后人将这种风气称为“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这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

南朝文学家刘义庆主持编纂完成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可谓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刘义庆(403-444年),字季伯,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永初元年(420年)袭封临川王,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长期活跃于京口文坛,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义庆集结门客编撰《世说新语》,共6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涉及了历史中1500多位人物,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文人墨客到僧侣武夫,不一而足,统统囊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汉末到东晋的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为后世展现了中国魏晋文人这一独具个性的群体的生活风貌。

这些脍炙人口的魏晋人物故事,大多妙趣横生,虽寥寥数语,人物却跃然纸上。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就像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可见刘义庆在主持编纂工作时下足了功夫。同时,对于这些人物的记录与描绘,是以真实为第一原则,并未胡编乱造,后代史学家乃至当今学者都将此书当作重要研究资料,对于后代的小说创作、戏剧取材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世说新语》向来被视作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初祖,书中不少故事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成为后人作诗写文的常用故典。如李白诗“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说的就是王徽之夜访戴安道的事;“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用了晋武帝时有个叫满奋说的话。辛弃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借用了王恺用牛跟人打赌的事,用“八百里”来指代牛。另外,“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出自《世说新语》的名言,众口流传,老少皆知。

《世说新语》用大量的小故事描绘出汉末至南朝宋初上流社会的生活画卷,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如,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而“东床快婿”的典故就记载于《世说新语·雅量》中,发生的地点就在镇江。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既无法复制,也不可超越。想要了解魏晋名士生活,《世说新语》无疑提供了一个最直接的窗口。自该书问世以来,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倾倒,成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很多名人都是这部书的粉丝,鲁迅就曾赞叹,《世说新语》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他还为此写过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傅雷在给傅聪写的信中说:“《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化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想要真正读懂魏晋风度,读一读《世说新语》,或许,你会从那些有趣的故事中穿越时空回到魏晋,陶醉于率真任性、自然适意的精神气质,悠游于高谈阔论、任诞放达的名士风范之中……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