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上能下”之笔 写实“勇作为善作为”华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主要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领导职务进行组织调整作出规范,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骨干队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识人选人用人管人体制机制得以不断健全,各行业各领域均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党敬业、不怕牺牲、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平凡英雄”,领导干部的干事劲头越来越足、干事活力越来越强、干事效率越来越高。《规定》正式出台,为推动领导干部“挑重担扛大责,勇作为善作为”注入了更多精神动力和澎湃动能,让更多领导干部迫切在现居职务上积极发挥更大作用,创造越来越浓的干事氛围。
关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要让“能上”成为基层干事者的最美注脚。一直以来,基层领导干部长期躬耕于一线,任劳任怨,不怕辛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的一个岗位一呆就是几十年,总结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总是碍于机制体制的不健全,“上的去”一直是不敢想不能谈的话题。让基层干事者“上的去”,就要关注基层工作者的成长,真正在基层发现一批人民满意的优秀工作者,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呼声,为其打通“能上”的晋升渠道,匹配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确保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用起来、用得好。
另一方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能下”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很多单位年轻干部积极有为,却因为工作岗位没有空的领导岗位,不得不等待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退休后晋升提拔,无论时间空间上都严重阻碍了年轻干部的提拔选用。当然还有一些身居领导干部岗位,却整天无所事事,甚至是遇事“躲着走”、遇难“避开走”、遇责“绕着走”,却因为没有畅通下的渠道,导致这些庸者手捧“金饭碗”、稳坐“铁交椅”,严重贻误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此《规定》特别聚焦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下”的问题,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明确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的15种情形,为真正做到“庸者下、劣者汰”明确了具体路径、提供了操作指南。
“能上能下”关键在于是否“能干”,能否正确推动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落地落细落实,需要各级党委切实扛起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服务事业发展的政治责任,真正让那些有能力、勇作为、善作为、敢担当的领导干部“上”,让那些懒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下”,让更多新时代领导干部手执“能上能下”之笔,写实“勇作为善作为”奋斗华章。(刘兆龙)
责任编辑:张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