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人物风采

郭相亮:与邮相伴一甲子

2022-10-08 10:15 来源:京江晚报

53766306-bb4a-4b9e-969e-0de0ca44bfab

郭相亮展示国庆题材邮票 竺捷 摄

记者 竺捷

都说集邮属于文化范畴,是一门学问,今年74岁的郭相亮“邮龄”长达六十载。十一假期,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国庆题材邮票,立刻引来不少点赞。这些老邮票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跨过时间的年轮,成为心中美好的记忆。

郭老对新中国邮票十分熟悉,如数家珍:我国“国庆纪念邮票”从1950年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开始,以后在国庆的一、十、十五、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五十、五十五、六十、七十周年又发行了纪念邮票,总共约30套150多枚。从内容看,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外,有开国大典的隆重场面,也有人民欢庆节日的喜悦场景,还有祖国建设成就和边陲风光。而且这些邮票大都出自名家之手,设计新颖,艺术性强。

上世纪八十年代,集邮可以说是最热门的收藏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80年《集邮》杂志社举办“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郭相亮也参加了,结果在评出的30套最佳邮票里高中23套,由此可看出他对新中国邮票的整体把握能力。至今,郭老仍很怀念集“信销票”的年代,那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和劳动:人缘、搜集、整理、配套、交流,缺一不可,有许多曲折和乐趣,其中酸甜苦辣非个中人无法体会:收藏,就是要有希望,有等待,有争取。当年他的邮票多很大程度得益于人缘好,不像现在,每年只要买一本邮票年册就行,已经没有了技术含量。

1980年7月,市工人文化宫集邮协会成立,这也是当时全国较早的基层集邮组织,郭相亮是其中元老之一。他积极参与协会活动,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活跃分子”。对集邮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拐点,之前形势一片大好,之后则一路下滑。现在来看,集邮的低谷期是时代必然,因为有很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包括手机普及、手写信逐渐退出、新票发行量巨大等,这些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集邮的环境。所幸,郭相亮一直坚持到了现在,集藏就像一场生活的耐力跑,郭老的耐力有目共睹。

某种程度上,集邮是很多收藏的“母收藏”,通过集邮历练能使一个人很快进入其他收藏领域,郭相亮也不例外。他除了集邮,也集烟标、火花、报纸。这样一种打小养成的收藏癖好,使得他很珍视自家的票据、证书、奖状,如此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了一套能反映时代特点和个体成长经历的藏品系列。从前年开始,他积极向市档案馆捐赠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物品,包括民国时期镇江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镇江红十字会照片、抗美援朝捐款收据,以及以前使用的各种农具等,体现出一位藏家对家乡博大深沉的爱。

今年8月下旬,大市口街道古城社区邀请老党员郭相亮举办了一场活动——为社区青少年讲述邮票中的革命故事,现场还展示了许多红色纪念邮票。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带出的是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从这样一个小切口述说时代的变迁,让青少年们听得津津有味、入耳入脑。上一次,郭相亮也是以邮票为媒介,以中国革命百年历程为主题,向放假回乡的大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成就……

除了邮票藏家的身份,近年来郭老还修炼成了摄影高手,每每以志愿者身份服务于活动现场。比如近期在市政府市民大厅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镇江市老干部主题邮集展览,还有在丹徒区文化馆举办的“喜迎二十大、迈步新时代”主题邮展,他都肩负光荣的拍照任务。今年,郭相亮被市委老干部局授予镇江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