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你知道镇江旗站吗

2022-10-21 10:16 来源:京江晚报

镇江旗站

镇江旗站

镇江旗站位置图 图:沈伯素 提供

镇江旗站位置图 图:沈伯素 提供

文/沈伯素

时下,恐怕多数镇江人都不知道镇江曾有个“镇江旗站”了,它清楚地写在镇江志书里。志书载:清光绪三十四年,沪宁铁路通车,除镇江站(西站)是最主要的客运火车站,还在城南建了一处车站,当时称镇江旗站。后于1935年改称镇江南站,再后来变成了南门货场,最后则叫镇江东站。

沪宁铁路开通时,铁路从镇江虎头山与磨笄山之间穿过,设有一车站,叫作镇江旗站,它东距渣泽5.08公里,西距镇江站4.06公里,一直办理客货运业务。1935年11月,车站改名了,叫“镇江南站”,为客货运五等站。老镇江南站只有站屋6间,建筑面积282.8平方米,办事员住所6间,111.4平方米。可见,老镇江南站是个小小站,但其作用却不可小看。当时铁路在镇江设两座车站,因为主站西站毕竟与主城区之间还隔有大片丘陵地带,与东部居民密集区并不靠拢。那时,铁路在镇江境内全长72.42公里,设有吕城站、陵口站、丹阳站、新丰站、渣泽站、镇江旗站、镇江站、高资站、桥头站、下蜀站和龙潭站等十多个站。有了镇江旗站,市内外人员流动、物资交流等事宜,十分方便,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同时,车站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建设。当年没有公交,自行车也少。市民出行主要靠步行,即便有了火车,去车站也不容易。可以说,铁路的出现,是修筑镇江近代马路最关键的推动力,尤其是在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后。民国期间新修的马路有19条,明显增加了城市路网的密度,改善了市区交通。位于市区东部的江苏省会机关,官员从较近的南站进出当是优选,于1929年建成的中正路(今解放路),南起小教场,经观音楼,至大市口与中山路交会成十字形,再向北经弥陀寺巷口、四牌楼、鼎新街,横贯大教场,直达江边。这条路南达镇江南站,北接港区,成为连接城市码头、铁路和公路的重要通道,给市内特别是市区东部民众进出镇江和对外交流带来极大方便。

1949年镇江解放,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出入镇江南站的人流和物资今非昔比。针对形势发展,上海铁路局及时将镇江南站由五等站上升为四等站。镇江南站在新中国成立前有客运业务,是根据镇江是铁路线上重要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提升为四等站,镇江南站的功能大大扩展了。当年进出镇江的人,选南站的并不明显少于西站。因为当年市内交通并不发达,市区东部人口相对稠密,住大市口附近居民到南站只是举步之劳,远比去西站省力省时。

我就读于镇江师范时,相当多的学生来自丹阳、金坛、溧阳和宜兴,大家来往镇江多选南站。因为学校和车站之间,仅有正东路加上短短一段解放路。如果走西站,步行路程要增加四五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作为金坛人,南站就成了我来往家乡的依靠。我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站到丹阳的火车票价是两千元(即后来的两角)。我用学校分的“伙食尾子”钱,就可以来回家乡一趟。尤其是放寒暑假,回家的同学会有一大帮在镇江南站候车,那场面够热闹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镇江市内交通建设加强了,一些个人也有了交通工具,去南站与上西站所费工夫相差不多,出门旅行又多选择快车,镇江人出行对南站的依赖也就降低了,南站上客量逐年下降,这对南站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此,铁道部门及时停办了南站的客运,并于1976年将站名改成“南门货场”。改成货站后,没有了客运,货运任务却大大增加了。铁路部门对车站进行扩建改造。1977年新建成的货站,货场面积达87612平方米,拥有仓库17座,面积14399平方米,有712个货位。其时,货场具有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危险品运输的综合功能,被列为沪宁线二等货运站,成为沪宁线上重要的物资集组中心之一。

近年来,高铁发展神速。2011年5月17日,经原铁道部批准,正式将京沪高速铁路镇江西站命名为镇江南站,原镇江南门货场更名为镇江东站。后来,连淮扬镇铁路线接轨镇江城际站,镇江南门货场位于连镇铁路建设红线范围内,搬迁别处。尽管如此,它对这座城市的贡献永远不会埋没。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