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丹阳西门唐宋五宰相

2022-11-24 15:42 来源:京江晚报

丹阳望京门

丹阳望京门

文/蒋国清

运河明珠丹阳历史上先后出过五十余位宰相。其中,仅唐宋两朝在丹阳老西门区域,就走出了桓彦范、权德舆、夏竦、苏颂、王存五位宰相。他们或是从小生长在西门练湖边,或是在西门县衙从政起步,或是在丹阳西门颐养天年。这五位宰相不仅是唐宋时期的官宦,更是我国历史上成就卓著、出类拔萃的文学家、科学家、地理学家。在丹阳西门地区,他们曾留下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忠烈宰相桓彦范

桓彦范像

桓彦范像

桓彦范(653-706),字士则,丹阳人,唐代著名宰相,生于丹阳西门外练湖之畔的桓家村,是发动神龙政变、匡复唐朝的五大功臣之一。

桓彦范自小聪慧、才气过人,早年即以祖上功勋任右翊卫。圣历初年,升司卫寺主簿。长安四年(704)冬,任司刑少卿,掌刑狱案件审理。时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结党营私,干预朝政。桓彦范不惜生命危险,屡向武则天上疏,历陈二张恶行,请究其罪。神龙元年(705)正月初,张柬之推荐桓彦范、敬晖统领禁军,为举事争取兵权。正月二十二日,桓彦范与张柬之、敬晖等率五百御林军入玄武门,当场击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后,桓彦范直至武则天所居劝谏其将帝位归与太子。次日,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中宗。因此事发生在神龙元年,史称“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皇权重归李唐王室。

中宗接位,封桓彦范为宰相。不久,皇后韦氏垂帘听政。桓彦范为制止皇后揽政,多次直言进谏,激起韦后嫉恨,便与武三思不断进献谗言,罢去桓彦范、张柬之等相位。神龙二年(706)五月,桓彦范被贬洺州刺史,再贬濠州刺史、泷州司马,并剥夺封爵。七月,被判终身流放瀼州(今广西上思县)。九月,武三思伪造圣旨,追杀桓彦范于流放途中。时年54岁。灵柩运回曲阿,安葬在夏墅村酒流湾附近。景云元年(710)七月,桓彦范冤案得以昭雪,赐谥“忠烈”。大中二年(848),唐宣宗将桓彦范等37位功臣的画像供奉于凌烟阁内。丹阳故里练湖桓家村建有桓忠烈祠(又名桓王庙),直到本世纪初运河拓宽才拆除。桓彦范赤胆忠心,刚正不阿,生死壮烈,深得后世敬仰。

文坛领袖权德舆

权德舆像

权德舆像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祖籍天水略阳,唐代宰相,文学家,中唐文坛领袖,父辈时举家徙居润州丹阳(今丹阳市),落户练湖权里村。

权德舆从小生长在练湖边,15岁时就著文百余篇,编《童蒙集》10卷,以才闻名儒林。贞元八年(792),唐德宗因欣赏其文,将其召入朝廷。元和五年(810)九月,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权德舆体恤百姓,主张为政以德。重视人才任用,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

权德舆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文学家,贞元、元和年间执掌文柄,宽大仁义,名重一时。韩愈等人对其评价很高,推崇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格调浑厚,颇多佳作。《全唐诗》编其诗10卷、文27卷。五绝《玉台体》入选《唐诗三百首》。《曲阿诗综》录其诗61首。权德舆久在仕途,对故乡丹阳怀有深厚情感。他的《侍从游后湖宴坐》《寓兴》等多篇诗作是其居丹阳西门时所作。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他描写了练湖水及湖中的莲蓬、芡实、莼菜等:“旧游忆江南,环堵留蓬芡。湖水白于练,莼羹细若丝。别来十三年,梦寐时见之。”游子在外,梦回故乡。

北宋文学家夏竦

夏竦像

夏竦像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德安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期宰相,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少时才华超群,出类拔萃。二十岁步入仕途,担任生平第一个文官职位——丹阳县主簿,此后历任国史编修、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庆历七年(1047)入朝拜相,被誉为北宋一代能臣。北宋著名的双状元“二宋”宋庠、宋祁两兄弟都受过他的知遇之恩。一代名臣范仲淹,也曾经受过他的举荐提拔。夏竦是北宋颇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著有《古文四声韵》五卷。夏竦更是文学大家,诗词文赋,样样精通。

夏竦与丹阳有着不解之缘:景德二年(1005)初,宋真宗任命夏竦为丹阳县主簿,丹阳也成为这位北宋名臣近半个世纪宦海生涯的起步之地。青春年少的夏竦来到练湖之滨、大运河畔的丹阳县城,勤政亲民、孝老爱亲、尽职尽责,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

初到古城丹阳,夏竦看到县城历经五代南唐时期战乱,尚未得到完全恢复,百废待兴。特别是代表丹阳古县门面和形象的“县门楼”,几成危楼。景德二年(1005)初夏,刚到任丹阳不久的夏竦,亲自督工开展维修工程,还专门写了文采飞扬的《重修润州丹阳县门楼记》。这篇《县门楼记》,算得上是丹阳版的《岳阳楼记》,虽只短短二百多字,但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寄托了二十岁作者“善政为民”的心志。夏竦任职丹阳期间,还在西门老街府馆巷县衙公馆留传下“金莺池”的神奇传说,及文化景点金莺亭、金莺池,成为丹阳西门的一处千年名胜。

北宋科学家苏颂

苏颂像

苏颂像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官至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为北宋贤相之一。原籍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青年时期因父亲苏绅葬润州而“占籍”其地。作为政治家,苏颂为人宽厚,施政有道,政绩突出。元祐七年(1092),拜为宰相。为官数十年,深得人民爱戴,被时人称为贤相。

苏颂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多方面成就,尤其在天文学和药物学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赞扬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所著《新仪象法要》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宝贵遗产。他也是著名药物学家,编著的《本草图经》是世界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

苏颂晚年退休后,被其子苏京接来丹阳西门练湖边“迎养”,留下了相公堂(寿堂)、相公堂下井、四照亭、苏颂(魏公)读书堂等多处历史印迹,成为丹阳的名胜古迹。早在南宋初年,苏颂就被朝廷批准列为丹阳县三位杰出乡贤之一,奉祀在丹阳“三贤堂”中。

北宋地理学家王存

王存像

王存像

王存(1023-1101),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北宋大臣,政治家。王存家在丹阳西门练湖畔,是土生土长的丹阳人。县志载:“相渎,在县东南六十里,一名‘直渎’。宋王存自杭州归丹阳旧居,乡人自奔牛开直渎通白鹤溪,以便其行,故名相渎。”王存宅在丹阳西门县治后练湖滨,他曾有诗作《过丹阳旧居》,王存墓位于县治北侧。

王存12岁离家至江西从师学习,历时五年。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左丞。绍圣初年(1094),告老回乡,在练湖旁修筑居所,营造家庙,安度晚年。王存著述丰富,除参与国史编纂外,还著有《元丰九域志》、《枢密院诸房例册》142卷、《王正仲集》20卷。《全宋诗》录诗11首。其中,《元丰九域志》由王存主编,是北宋中叶的地理总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足资考核,为诸志之所不及”。王存也因该书在地理学史上备受称誉。

丹阳老西门,是古曲阿城的组成部分,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丹阳现存最古老的古城街区。老西门西北距离古练湖仅有100多米;西南则为东汉末年扬州州治所在地——古刘繇城;往西10余华里,就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祖父孙钟种瓜之地白鹤山及东吴第一陵高陵所在地。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古城丹阳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也是丹阳古城的文化根脉所在。千年老西门承载了江南名城丹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丹阳历史文化的见证。

图:蒋国清 提供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