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巫惠渊先生其人其画

2022-12-08 16:52 来源:京江晚报

b5f080b4-28a9-44ff-91f2-54990637cef3

巫惠渊《临清明上河图》(局部)

e75df654-639f-4d82-af1a-3ff3de1b1eef

巫惠渊《春光》

3418ad67-ab3f-4014-8fdc-1ae854f27cd4

巫惠渊《墨牡丹》

文/卞美岗

丹徒新城的长山脚下,距离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不远处有个石马村,小村不大,竟出了两个画家。一个是为电视剧《水浒》塑造一百单八将人物形象的戴敦邦,另一个是被誉为“牡丹之王”的丹青高手巫惠渊。前者大名鼎鼎,誉满艺坛;后者根植于乡野,咬定青山,一辈子在长山脚下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乡镇建设尽力,服务乡土百姓。

巫惠渊与我是多年老友,也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石马中学的同事,长山脚下桃红柳绿的池塘边上,一座小楼是他幽静的工作室兼居室,我也是这个小楼的常客。巫老师心直口快,为人豪爽,无论老幼都愿与他交友。老朋友见面他总会热情相邀:“来,我们好好喝两杯!”我抿一小口,他已经大半杯老酒下肚,酒后兴致勃勃挥毫泼墨,恣意潇洒。

老巫从小喜爱画画,看见什么就能随手画出,画什么像什么,从小打下了扎实基本功,被村上人视为小神童。青春年少的巫惠渊有着鸿鹄之志,只可惜,因非应届高中毕业生而错过了当年南艺招生的机会。就此巫惠渊也暗暗下定决心,立志自学。从此,博物馆、新华书店、各大城市美术馆就是他的教室,范宽、李成、沈周、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齐白石,这些艺术大师就是他崇拜的老师。他用心领悟,刻苦临摹,每天5点起床作画,几十年如一日。

巫惠渊也注重师造化,曾先后去浙江、安徽、山东写生,用古人的智慧搜寻现代创作素材,在写生创作中锤炼技法,积累素材,寻求创作上的突破,在坚持不懈地师古人和师造化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艺术个性。正是由于他扎实而突出的绘画功底,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被破例聘为石马中学美术教师,并由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几批美工班学生一毕业就成了当年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巫惠渊年届八十,经历简单,一辈子未离开过故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情感。他不张扬,不包装,不显山露水,甚至很少参加美展。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十分敬重他,爱戴他。巫老师爱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慈舟法师为他所题的“紫云阁”小楼,每天人流不断,充满生机。他说:“我就是个会画画的平头百姓,谁若喜欢我的画随便拿去玩就是。”

2008年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回镇江省亲,专门到惠渊家中看望他,在“紫云阁”小楼的画室里,两位老乡的手握在一起。戴先生对惠渊说:“我是民间艺人,你是乡村画家,我要向你学习哦。”而巫老师也以这位大师级的老乡为榜样,自加压力,倍加勤奋,闻鸡起舞,砥砺前行。

我十分佩服巫惠渊先生对于传统绘画的敬畏与虔诚,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小者盈尺,大者丈余,细腻工整,笔笔到位。一幅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同尺寸的仿作,其中800多个人物,每个人的动作神态都能经得住读者用放大镜品读把玩。我更喜欢巫惠渊笔下的牡丹,硕大的花头寥寥几笔,墨叶杂石,配以小鸟孔雀,尽显高雅富贵。值得大赞的是他近年墨牡丹的尝试,面对一张白纸,画家大胆厾点,枯湿浓淡,墨彩飞舞,一大片千姿百态的牡丹跃然纸上,痛快淋漓,令人叫绝。我更钦佩他为人厚道低调,不图虚名,在艺术的田园里甘守寂寞,勤奋耕耘,用艺术服务人民大众,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普通百姓的无私精神。

巫惠渊《临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卞美岗 提供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