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镇江沦陷记》二三事

2022-12-09 15:41 来源:镇江日报

d68dca2b-89c7-44c3-8af2-8a21fa41c5f9

不同版本的《镇江沦陷记》

4ae83633-5a5e-4194-bb60-8163af470145

张怿伯像

□ 嵇钧生

1937年12月8日,作为南京大屠杀的预演,日寇在镇江也进行了大屠杀。当时一位镇江企业家张怿伯逐日记录了日寇烧杀淫掠的罪行。

2007年,在镇江沦陷70周年之际,一本名为《镇江沦陷记》的手抄清稿被推向了北京匡时拍卖行。2007年12月1日,拍卖会在北京举行,经过多轮竞购,手抄稿被镇江一位私企董事长童财宝先生以100多万元的天价购得,并于12月8日在镇江各界人民纪念镇江沦陷七十周年大会上,将该稿隆重地交给了镇江博物馆。这部历史文献终于回归镇江。

当时笔者曾赴镇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访问知情人,对《镇江沦陷记》以及作者有了较多的了解。

《镇江沦陷记》的写作和三次印刷过程

1937年12月8日,日本军队在占领当时的江苏省省会镇江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淫掠。当时50多岁的企业家张怿伯为了守护苦心经营十多年的工厂,留在了镇江,亲见亲历了日寇的屠城罪行。两个月后,由于存粮被敌寇抢去,生活无着,便偕同老妻乘难民船逃离镇江。

张怿伯回到老家江北樊川后,决心向公众揭露日寇罪行,便根据“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实录了当时的情景,写成《镇江沦陷记》近3万字。初版包括:“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污辱”“其他种种”“笔者的感想”以及“杂录”等八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对日寇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

1938年4月底,张怿伯将书稿寄往重庆准备出版,但出版署审查后认为,“书中所载军队撤退时之秩序混乱,及置伤兵于不顾等情况,不仅贻笑友邦,且予敌人以宣传机会”,要求删改。张怿伯认为,这是“怙过饰非,讳疾忌医,殊不能接受”。他写亲历亲见的事实,只是为了揭露日寇的凶残,并非针对政府和军队。既然政府不支持,只有自己设法了。

当时,江南已为日寇占领,江北也岌岌可危,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身家性命,他不得不隐去真名,而以“×××”代替。经过一番努力,在兴化找到一家印刷厂,《镇江沦陷记》终于出版了。张怿伯在书中说明:“此小册子,系由作者付印,并非书坊出版,敬谨送阅,不取代价,并贴邮票寄出,唯一愿望,在将个人经历,忠实报道于社会,以求增强抗战意识,激发敌忾同仇。诸君自己看过,请再转别人,递次传观,以期普及,而广宣传,切弗随手抛弃,以惜抗战时之物力……”

首印2000册很快被索要一空。于是张怿伯决定增补加印,添加了到 8月20日的情况,于9月6日第二次印刷出版。不久第二版1000册又寄送完毕。他接着又作了第三次补充,将4月第一次印刷后到11月半的情况汇编成第九章“逃亡后之所闻镇江消息”,还附刊了1938年7月15日上海《大美晚报》登载的《南京屠城记》(约3600字),使字数增加到3.6万,于11月26日增印1000册。这样,《镇江沦陷记》“三次刊印4000册,邮寄上海、苏北各地,并远至湘、鄂、川、滇、桂等省”,可见此书影响之大。

第三版寄出后,张怿伯又准备出第四版。但广泛流传的这部小书在南京和汉口被查获。敌人以为此事必为镇江人所为。于是对镇江所有的印刷厂的铅字和油墨进行一一核验,并密查来往邮件数月之久,终于一无所获。

张怿伯虽躲过了搜查,一时也不能返回镇江了。战火继续燃烧,他辗转多处逃避战火。1942年3月,局势稍稳,张怿伯估计追查《镇江沦陷记》的风头已过,便返回镇江,维持工厂的生产。

目前已知存世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张怿伯当年藏在樊川地窖中的样书,新中国成立后赠送给了镇江市档案馆。另一本是藏书家姜德明20世纪50年代购自北京东安市场,因知道范用是镇江人,便送给了他。这两本书都是第三版,但封面略有不同。镇江馆藏的那本还有张怿伯准备第四次增补出版的亲笔修改文字。

这就是张怿伯写作《镇江沦陷记》的背景和三次出版的全过程。

关于1946年手抄清稿及其三次拍卖

抗战胜利后,张怿伯感到很欣慰,便自己动手并组织员工誊抄了一份清稿,想在适当时候再版。遗憾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子女也都到了外地,他已经没有精力操持此事了,抄稿也就留存下来。但是我们至今仍不明白的是,这部抄稿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是经过什么方式,以及经过何人之手流落到扬州,以致在半个世纪后被一再推向了拍卖市场的?

《镇江沦陷记》手抄清稿的第一次现身是在1996年秋季上海朵云斋拍卖会上。因为价值没有得到确认,以致区区5000元的底价都没有人举牌,终于流拍了。

次年春,北京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有限公司在扬州一家古籍书店又一次征集到这部清稿。为了防止再次流拍,公司遍查京、渝、沪图书馆及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正当一无所获时,看到了笔者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找到本人要求帮助鉴定。笔者看到,这部珍贵的抄稿用的是镇江金山化学工业公司的红色竖行、16开略长的稿纸,用毛笔书写,含有几种笔迹,共有108页。包括抗战胜利后补写的卷首语和1938年4月30日第一次印刷至11月26日第三次增补内容后印刷的全部内容。总字数约为3.3万。

我们对照了原版印刷本,确认这部书稿并不是原手稿,而是抗战胜利后多人手抄的第三版印刷本清稿,但增加了截至1939年5月的半年内容。其中的卷首语则由张怿伯本人亲笔补充,说明了当年的出版过程,使我们对《镇江沦陷记》和张怿伯有了更多的了解。手稿中还有一些张怿伯1949年后亲自修改的手迹,不失为重要纪念物和历史文献。

手抄清稿之真实性和价值一经确定,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报纸纷纷刊出拍卖消息。镇江展开了宣传和群众性的筹款活动,形成一股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潮,短短十天筹款近10万元。

1998年5月8日下午,拍卖活动在北京琉璃厂海王村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尽管镇江方面已出价到十万元以上,手稿还是被香港一家传媒公司的负责人拍走。随后,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下达了《镇江沦陷记》拍品属革命文物,严禁出境的通知。最后这部手抄稿在2007年第三次被推向了拍卖场。此次镇江有了充分的准备,同时镇江企业家童财宝决心买回赠送给国家收藏。虽然竞价远超过了他们事先的估计,但他们仍没有放弃,终于以107万元巨资竞得,完成了手抄稿的回归梦。

1999年人民出版社

出版新编注版《镇江沦陷记》

1999年12月,《镇江沦陷记》再次以新的面貌出版。

在此之前,镇江市曾在1992年根据馆藏的1938年第三版《镇江沦陷记》重新出版了该书,以教育下一代。但那次的出版似乎并没有引起史学界的广泛注意。为了使《镇江沦陷记》起到揭露日寇,教育青年的作用,1999年12月,在镇江沦陷62周年之际,新版《镇江沦陷记》出版了。新版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镇江沦陷记〉及日军在镇暴行辑录》,包括《镇江沦陷记》全文,张怿伯《守厂记》全文,镇江焦山定慧寺和尚德峻撰写的《焦山沦陷记》,以及由笔者根据大量史料编撰的《镇江地区沦陷前后(1937年8月-12月)》。还附录了5位亲历者的控诉实录,从各个角度实证了日寇屠城史实。下篇《辉煌人生》,包括全面介绍张怿伯人生的长文《辉煌人生》;《〈镇江沦陷记〉1946年手稿拍卖的故事》;以及由张怿伯的儿媳齐锡宝撰写的《纪念先翁张怿伯》。此外还附录了由张怿伯本人撰写的《辛亥海军举义记》,该文详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组织海军起义的全过程。新版本增补的相关内容比原书多出两倍,共计12.4万字,全面记录了沦陷时日寇在镇江地区的烧杀淫掠罪行,使之成为完整的历史文献。

张怿伯其人

1884年张怿伯诞生在江苏樊川一个读书人的家庭,自幼在家塾读书,16岁入上海电报学堂,毕业后任南京电报局值报,后调北京学习无线电。1904年前后,任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正电官,历时八年。

“武昌起义”爆发时,清廷先后集聚海琛、楚有等11艘舰艇前往镇压。张怿伯联络官兵,举行起义,获得成功,粉碎了清廷镇压革命的阴谋。

“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张怿伯认为,要与之抗衡,解决根本的问题,必须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产品。1925年7月张怿伯成立了上海家庭工业社“镇江无敌牌分厂”,生产蛤油和蚊香。经过多年努力,终将日本“老都王”蛤油和“猪牌”蚊香挤出中国的大片市场。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张怿伯让孩子们去了大后方,自己和老伴吴亚男及少量员工留守镇江,保护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从而亲见亲历了日寇的屠城罪行,引发了他撰写、自费出版和免费寄送《镇江沦陷记》的壮举。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怿伯对老厂进行清理整顿,集资创办金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恢复无敌牌产品,并增加肥皂生产。1957年金山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张怿伯曾被任命为镇江市第二届政协委员,提出振兴实业的建议。

1964年12月24日,张怿伯在镇江家中病逝,享年八十岁。镇江人民没有忘记张怿伯,他和《镇江沦陷记》将永为镇江人民铭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