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镇江老手艺:铜匠

2023-02-16 17:33 来源:京江晚报

龙嘴铜壶 图:任德发 摄

龙嘴铜壶 图:任德发 摄

徐师傅在街头操作

徐师傅在街头操作

文/任德发

铜匠和金银匠,在过去都属于一家,都认为是做精细活计的代表,金银匠主要是制作金银饰品,从皇宫中的龙凤冠帽,到民间的戒指手镯、工艺饰件等。史载润州(镇江)在唐代就是金银匠较为集中的地方,有产品输送京城长安的记载和丁卯桥出土金银器窖藏为证。

而做铜匠的人,不仅仅金银匠的活计都要懂、会做,并且还要把铜质的装饰品、日用品,做得如同金银器那般精细美观,在产品上錾花草、刻龙凤,再把它们镀上银,镏上金,可与真金白银的饰品媲美,这就是铜匠的细活。除此而外还有粗活,就是要把日常生活中的铜制品,甚至铁制品搞定,不光是能经久耐用,而且还要构思巧妙,式样美观,最普通的比如厨房内的炊具,锅铲、铜勺、汤勺,茶馆、浴室业中大型铜水壶(俗称铜水吊子),茶馆内有更加考究的,除大之外,还有就是要将壶嘴做成龙头形状,有“龙嘴大铜壶”之说,那可是茶馆的门面和招牌,不可马虎从事,匠人需要把它做得逼真、生动。当然生活中的活计更多,家具橱柜、书桌上的铜搭扣、花式配件,铜锁、机关,修锁、配钥匙,那应该都是铜匠的拿手好戏。所以,他们古来都被称作能工巧匠,非心灵手巧之人,不能胜任。

以往镇江城内铜匠店铺倒是不多,曾见到过京畿路南段与大西路支水巷口有过两家,绝大多数都是走街串巷的经营者,他们肩挑特殊的铜匠担子,前后工具箱上有多个大小抽屉,装着各种工具,有小风箱、小坩埚等熔铜化锡设备,一路走,一路晃动担子上挂着的几片铁皮,响动声就是告知众人,铜匠师傅上门来了,从来不需要吆喝。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少铜制品都相继淡出了视野,铜匠活计的传承也面临着历史考验。能在业内驾驭这项技术的人才,就成了凤毛麟角。老铜匠徐步华师傅,老两口家住城西三茅宫附近,身怀绝技,他可能是目前我市少有的铜匠了。

徐师傅已是七旬开外的老人了。据他介绍,他的祖籍在苏州,他上面的几代人,都定居在苏北兴化。在兴化只知道祖辈好几代都是铜匠,可算是祖传的手艺、铜匠世家。他自幼粗读文字,16岁开始随父学技,闯荡江湖,一直游走在苏北扬州地区的城镇乡村,几十年的风霜雨雪,让他吃了不少苦。十多年前他开始闯镇江,看中了这方热土,最近几年才逐步定居镇江。他向我介绍了他吃饭的家当——铜匠担子,从扁担到工具抽屉箱,从小风箱到火炉坩埚,还都是祖父辈留下的旧物,他舍不得更新丢弃,视为传家宝。他说在这担子上,爷爷和父亲都曾经为抗日部队修过很多枪支,造过子弹。它曾经陪了爷爷一辈子,是全家活命的生计,又曾是父亲养家的依靠,也曾是自己立业成家、娶妻生子、抚养子女成人的根本。

徐师傅摊子上的众多铜制品,仿佛让我看到了童年时期的情景:铜制锅铲子、铜汤勺、铜夹子、铜汤壶、铜制帐钩、铜手炉、铜脚炉,铜制元宝锁、铜烛台,还有那精致漂亮的龙嘴小铜壶……金光闪闪,多么熟悉的东西,多么亲切的感受,似乎让你穿越到了六七十年前的日子,回味无穷。

徐师傅年过古稀了,心中有了烦心事,怕他这世代相传的手艺会在他手中失传。他的子女们虽不是高知分子,可谁也不愿意接过他的铜匠担子。既然子女们不肯接班,就传给外人吧!可这些年来未曾遇到过有意向的年轻人。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生活,铜制品和铜匠的前景真的很难说。

如今,徐师傅常常带着他的铜匠担子和各式铜制品,游走在街头、市场和花鸟集市,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好奇,给老年人带来的是回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想找一个合巧的人,让这门手艺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