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镇江老手艺:竹篾匠

2023-03-16 16:06 来源:京江晚报

陈师傅在工作 图:任德发 摄

陈师傅在工作 图:任德发 摄

钱师傅卖货

钱师傅卖货

文/任德发

竹匠手艺,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可以说是一项与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并存发展的技艺。用竹子做原材料的产品,过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农耕工具、生活用品中许多都与之有关,并形成了相关的竹子文化:竹子总会令人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国的竹文化博物馆在浙江安吉,博物馆充分展示了竹文化的精髓和竹匠、篾匠的匠心。

以往的竹匠有粗细之分,粗竹匠,是指用大毛竹搭房造屋,建牌楼竹楼,特别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其成就很为突出,令人叹为观止。以往的镇江地区虽然竹房竹楼不多,但在建高楼大厦、高大建筑物时用的竹子脚手架,房子、院子临时用的竹子围墙、竹栅栏,临时搭建的竹子牌坊倒是常见。市区西门桥东北侧,曾有过“镇江市竹器搭建社”,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竹匠师傅集聚的单位,就是专门接受类似工程,河边岸上有好几处露天的竹子库存场,那多是借长江、运河水运从竹乡运来的,供单位、市场之需求。

在镇江的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竹匠,有的是走街串巷赶集市,还有的经营竹器店,生产出售竹床、竹椅、竹杌、竹筷、竹碗、竹碗橱、竹筷笼,竹刷、竹篮、竹笼屉、竹水瓶壳等等,当年人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无不充满竹子所制成的产品。在农村则更多,很多农具也都是竹匠的产品,如打麦的连枷、扒柴草的竹耙、锄头钉耙的竹柄、肩挑的扁担、粪桶的竹夹、竹匾、竹筛、竹箩筐、捕鱼的竹篓等等,这些都属于细竹匠的范畴。与竹子产品相关的还有竹篾制品、藤柳制品,考究的这些产品可与工艺品相提并论,一段时间竹篾藤的工艺产品,在每届中国广州交易会上,为国家换取了不少外汇。曾记得扬中的竹制日用品竹篮、竹匾、竹筛在市区广受群众欢迎。

我听老辈人所言,日常使用的竹子产品,常常会发生虫蛀损坏现象,使竹制品变空、变脆,粉末不断,既影响卫生安全又会缩短物品的使用寿命。要想东西用得长久,除平常仔细使用外,还得在使用前用热水煮或水蒸气薰,目的是老化竹子的有机成分,杀灭寄生于竹子上的微生物虫卵,从而避免竹子产品日后生虫蛀坏,一般小物件可在家中处理,大器件则就需要浴室或蒸气锅炉了。后来,随着塑料工业制品的问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竹匠、篾匠的活计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我讲两位熟悉的竹篾匠。一位是宝堰人陈士喜,中学毕业后便从师学艺,与竹子相伴了三十多年,制作了无数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中的竹木制品,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立业成家,生儿育女,经受住了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而他所带的两个徒弟却没有能守住这个传统的技艺,改行打工去了。目前,在宝堰镇的古街口,陈士喜还守着他那几十年的竹匠作坊,继续用竹子为农业生产、周围农村乡亲们的生活服务。

另一位竹篾匠是在市区。现今的东吴路象山供销社附近,丹阳市访仙镇人钱炳坤,很是有名,他已年近七旬了,十几岁时在家乡投师学艺,竹匠干了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后,他带着妻子来镇江闯荡,靠着他纯熟的竹匠技艺,扎根在九里街,他制作的农具扁担、竹夹、粪箕、箩筐等,生活日用品竹床、竹匾、菜篮、筛箩、淘米箩等广受欢迎,居民都是慕名前往选购,可以说服务镇江市民已有三十余年了。钱师傅有时感叹他带的几个徒弟都是能人,手艺学得都不错,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但很可惜他们最后都改了行,这也许是这个行当普遍面临的困境吧!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