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嬗变纪略
国立江苏医学院校徽
江苏医学院徽章
当时的一些重要活动经常在江苏医学院举行,这是在此举行的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开幕合影。
□ 王 勇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是镇江最早的高等学府,成立于1934年,今年适逢建校90周年,兹对其源流嬗变略述梗概以为纪念。
1934年5月,江苏省政府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筹备处设在当时位于省城镇江的江苏省政府内,函聘胡定安博士为筹备主任。胡定安(1898年-1965年),原名赟,字定安,浙江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192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医科及普鲁士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上海医学院任教,兼商务印书馆编辑。1928年后,曾任南京特别市卫生处处长、卫生局局长等,1930年冬,因南京大雪不及清扫,宋美龄汽车过街不便,怒责卫生局长,胡定安受谴请辞。
1934年,胡定安负责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学院选址于北固山南麓,占地面积百余亩。由省政府会议议决,“公推陈主席果夫兼任院长,胡定安为教育长。”(《国立江苏医学院概览·沿革》)陈果夫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只是名义院长,实际主持院务的是胡定安。胡定安《江苏之医学基础》称“卫生行政上各种重要的设施,各地医疗机关的普设,都要靠着根本的医学智识来推动的,江苏的医学教育机关——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就是受了这个使命而设立的。”(载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院友会一周纪念特刊》)学院初设卫生行政科、医科、卫生教育专修科,附设卫生特别训练班,嗣后,新增附设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训练班。卫生行政、卫生教育两科,均为一年制,前者招收医本科毕业生或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后者招收师范毕业生。卫生特别训练班第一届训练期亦为一年,第二届改为两年,招收开业中医师。农村医药初级服务员训练班,系因时因地制宜,以供专治苏北黑热病之用,训练为期七个月。又设防疟人员训练班二期,及中医外科训练班一期。医科则依教育部颁布的学制办理(医本科六年)。至1937年秋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徙至湖南前,除医科尚未有毕业生外,其他附设科班毕业生参加抗战工作者凡三百余人。抗战军兴后,医政学院处于淞沪战区后方,一面正常上课,一面办临时重伤医院于镇江近郊乔家门,为救护抗战负伤将士而服务。
1937年11月战局转移,镇江告警,医政学院奉命内迁,陈果夫辞去院长之职,省政府改任教育长胡定安为院长。胡院长率同师生西迁长沙,继迁沅陵。据《国立江苏医学院概览·沿革》载,“由战区随院抵湘之医科学生百三十五人,迁出图书一千二百余种,各教室及附属机关仪器、标本等二千六百余份,药品卫生材料及试药等二千余份,其他车辆、用具、公文、运动器具等不与焉。”当时借用沅陵油漆职校部分校舍,并临时建筑草舍,租用民房,匆促开课。其时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创始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改为南通学院医科)亦迁至湖南衡阳。因两校经费无着,办学艰难,分呈教育部请予救济,经教育部统筹,令两院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由教育部领导,聘胡定安为院长。学院于1938年8月9日在沅陵改组成立,仍假借湖南省立沅陵油漆初级职业学校为院舍。11月14日,举行上学期开学典礼。同年12月,暂移贵阳,借用贵阳达德学校校舍临时上课。几经商酌,始勘定重庆北碚为院址,购得北碚地方医院房屋为院舍驻渝办事处,移设重庆纪明坊三号。1939年4月,全院迁往北碚。5月23日在北碚开课。随即,学院相继组织空袭救护队,成立军事训练队,成立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并兼办卫生教育施教区,筹办附设护士助理职业训练班,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合作组织突袭流动医疗队。学院存贵阳、沅陵公物先后运抵北碚后,随即撤销学院驻贵阳、沅陵、北碚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江苏医学院从重庆北碚迁回镇江,院长仍然是胡定安。复校后,以医本科为主。聘请国内著名教授洪式闾、邵象伊、徐佐夏、颜守民、陈友浩、王历耕、许本谦等执教。当时附设的寄生虫研究所闻名全国,由洪式闾教授主持。洪式闾(1894年-1955年),浙江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1922年赴德国柏林市立病院病理科进修病理学,后赴汉堡热带病研究所攻读寄生虫病学。曾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长、杭州医院院长等。1936-1938年任南通学院医科主任兼寄生虫学教授,1938-1949年任国立江苏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洪式闾教授培养的研究生经考试合格,则授予硕士学位。1948年秋,院长胡定安出国考察,由邵象伊教授为首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校务领导。邵象伊(1909年-1990年),浙江杭州人。曾留学日本、德国。1939年,获德国爱兰根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任教,积极筹建卫生系,开办卫生学专业、培养预防医学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高校院系调整,时任江苏医学院院长的邵象伊教授带领整个卫生专业130余名师生并入新组建的山西医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邵象伊主编有我国第一部卫生学教材《卫生学总论》以及第一部《卫生学词典》,积极支援全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江苏医学院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派代表接管。据《镇江市志》载,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苏医学院,共有9个班,412名学生,252名教职工,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17名。1949年前,学院共培养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804人。
1949-1957年,江苏医学院设有医本科和医专科。1951年前,沿袭旧学制。1952年后,医本科改为5年,医专科改为3年,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公共卫生科及眼科5个专业。1950-1956年,共培养出本、专科生600人。1957年,为适应江苏建省后的形势需要,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学院迁往南京,改名为南京医学院。1958年,在镇江创办医学专门学校、中医专科学校等。1959年,中医专科学校并入镇江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改为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同年停办。1976年12月,在原址再建江苏省新医学院镇江分院,1979年3月,改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址复办镇江医学专科学校。1984年,学校升格为镇江医学院。2001年,三校合并,镇江医学院并入江苏大学,成立了医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2003年,学院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2005年获批了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学院调整为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和临床医学院,2014年两院合并为医学院。如今,医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医学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回溯往昔,九十载岐黄弦歌不辍,杏林雅韵绵延悠长,学院为中国培养出了无数大国良医。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