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挑江堤

2024-04-18 09:24 来源:京江晚报

文/丁基荣

挑江堤,是扬中人对加固江堤的俗称,是扬中人永久的历史记忆。

扬中,长江中第二大岛,江防大堤对三十万扬中人民来说,是生命线生存线,因此,加固江堤历来是首要之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每年初春或入冬后相对农闲,且处枯水期,各公社在抓三麦田间管理的同时,必开展一场加固江堤的大会战,主要对外堤岸(朝江一面)加宽,堤顶增高并夯实,确保汛期万无一失。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许多往事如同在昨,历历在目。

1973年初冬,家乡公社的大会战又在东面长江主航道岸边如火如荼展开了。公社设总指挥部,各大队有指挥小组,地段落实到各生产队。当时作为民办教师的我,当是一个战斗员,每逢星期天必参战无疑。

蓝天白云下,江面波光粼粼,白帆点点,远处水天相接,烟雾笼罩。洁白的江鸥或而掠过波涛,或而翱翔上空。大堤上人头攒动,南不见头,北不见尾。江风扑面,彩旗猎猎,高音喇叭里连续播放着革命样板戏唱腔片断,一个个英雄舞台形象仿佛映入了眼帘。此时,你置身这壮观氛围中,已无暇旁骛,更无犹豫,像登上了飞驰的列车,只有向前,没有回头。

取土,必在离堤脚五十米开外的滩涂上开挖,太近了会危及大堤的安全。芦、柳、竹是扬中三大宝,全县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柳主要长在滩涂上,挖土势必要毁柳,不能兼得,只能舍鱼而取熊掌也。为减少损失,尽量缩小地表面积,向深处开挖。当挖到一人之深时,开挖的人使出浑身解数,一锹下去,一块足有四十多斤有棱有边的长条土块,腾空抬起,一举一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上面挑土人的担子里。“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动作之敏捷,技术之娴熟,令人咋舌。

上午九点多,小憩半小时,大家管叫“淬火”,意即短时间内恢复体力。工地上设有临时男女公厕,名曰厕所,其实是放两只大木桶再用几张芦席遮掩一下。男同胞较随便些,我们队有些女同胞不忍屈此,结伴翻过大堤到村子里寻个妥处。返回时常已迟到,个个赧然一笑,很是尴尬。队长鲜有愠怒,瞅了瞅,欲言又止,彼此心照不宣:下不为例。

工地上偶有小商贩走动,多为老翁媪妪。两根细绳系上个小竹匾,往脖子上一挂,卖些糖果、麻花、香烟之类的,但多数人囊中羞涩,很少问津。

挑江堤,政府有水利粮计划补助,队里出钱买回,用于施工。工地附近所有住户都被各生产队暂为炊事栖息之处。我们队捷足先登,占了跟工地靠得最近的一户,主人家很和善,腾出大锅灶,大行方便。每天大家自带些许大白菜、萝卜之类时令菜蔬,队里开销,凭肉票买一二斤五花肉,肥多瘦少,切成星点,荤素一锅,水多点,有菜又有汤。那时没有味精一说,更无烹调技艺高下之讲究,但个个吃得满口生津,唇齿留香。饭是定量的,只见队长拿一只大一点的蓝边碗,盛满,呈馒头状,倒入各人自带的碗里,吃菜几人合一盆。用餐没有那么多桌凳,多是站立,或席地而坐。午饭是吃好了,还不能说吃饱了。不过大家很满足,无奢望,没有大会战,难有大米饭,遑论油水荤腥了。土灶烧饭,锅巴很香,队长分发,一人一小块,分到最后自个常常落空。“没事,没事”,边笑边捡起灶台上散落的碎屑,细嚼慢咽,“好香!”一副余味犹存,留恋不舍的模样。年轻妈妈舍不得吃,藏在口袋里,小孩在家还盼着,出发时关照要听话,妈妈会带锅巴回来的。

午休一小时,很是宝贵。有人躺在柴垛旁向阳处迷糊一下,队里的王老汉拿出旱烟袋吧唧吧唧抽起来。有个周姓中年人,脾气很好,有点显摆,拿出一盒勇士牌,旁边一促狭鬼冷不防一把夺走,一撕开,散发众人,个个笑得人仰马翻。只有女人们有正事,拿出带来的鞋底一针一线纳起来,这真正是见缝插针了。男主外,女主内,一个家庭里的缝缝补补,大人小孩鞋头脚脑的都是女人灯下或雨天的活,很少有闲空的。

下午四点左右也有一次“淬火”,但不比上午,劳累快一天了,饥肠辘辘,没有能量补充,只盼早点下工。节骨眼上高音喇叭响起,公社指挥部通报当天进度,一听,我们靠前,士气大振,劲头又上来了。

“捉顶”,已近工程尾声,也是攻坚战了。所谓捉顶,就是增高大堤的高度。这时,从远处挑着百多斤的担子,沿着几乎75度的堤坡挑到堤顶,一步三摇晃,须用吃奶之力。增高后还须夯实,这活不仅要力气,还要齐心,通常四人用粗绳拉石夯,“拉呀”“夯呀”口令一致,一上一下,上得高,落得重,夯得实,只要一人不合拍,三人力气白费,齐心合力像比赛龙舟,技高一筹,不可小觑。

工程结束三五天后,偶有生产队接到补缺通知,或高度不够,或宽度有欠,或夯实不到位。队长立马组织精兵强将小分队搞突击。这时,大堤上没了前时壮观,一眼看去,几簇人影,屈指可数。他们仿佛是班级里的补考生,实非差生,只一二分差距而已,或许作文少用错用了一个标点,被扣分,以致补考,是老师太认真严苛了。不过没有责怪“老师”的,大家都懂“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的普通道理。

当年,在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下的大会战,苦和累不必言说了,但大家都明白:这不是为别人,是保家乡,为自己。没有牢骚怨言,没有私心杂念,团结一致,齐心合力,人们相处又是那样和谐纯真,今天忆及,真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大发展,国家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大量投入,更受长江三峡工程惠及,加固江堤不再是人挑肩扛的人海大战了。目前全市江堤标准化,外坡有石驳,堤顶是畅行无阻的硬化公路,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滨江公园大津船厂等多处成了景观打卡处。遐思陶潜若有知,见此当有神来之笔,更不在话下了!

扬中,自成洲有人居住,就围堰筑堤。千百年来,人与堤同生共存。江堤,是文化,是精神,是传承。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