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滨水路
谢道韫 摄
文/雷晓明
“东吴胜境、六曲长廊、京口宝鼎、听江楼”及“九龙柱、浮雕诗词照壁、楼廊栈桥、旗台峰影”等十二景观,还有古今文人墨客书写的诗词壁画,这是行走于滨水路风光带展现眼前的独特的山水人文胜境。
滨水路,全长约3.5公里,西起东吴路,东至象山北麓,呈西南东北走向。由东吴路口进入滨水路200多米处,一座巍然轩昂、仿汉代阙楼结构的高大牌楼,立刻映入眼帘。四柱三门的牌楼,坐北朝南,高13米,跨度22米,其上部为整块花岗岩制作,黛瓦坡顶。正门额上刻有描金的“东吴胜境”,背面刻有“长江锁钥”,其势雄伟庄重。距“东吴胜境”牌楼西南不远处的“六曲长廊”又名文化长廊,西依北固山,南近铁瓮城,北临长江。“日精亭、月华亭、依山亭、望江亭”,将六曲长廊相连。文化长廊全长80多米,宽近3米,敞门亭廊,蝶瓦覆顶,石柱承檐,飞角凌空,尽显古朴典雅。曲折有致的长廊墙壁之上,刻录着许宝驯、鲍皋、陆龟蒙等古代先贤题写的10多幅诗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固胜景与三国时期的一个个历史典故。
坐落在北固山后峰长500多米的水上栈桥,蜿蜒曲折的将宝鼎广场与北固山西侧的诸多景观相通相连。“楼台断崖上,地窄天地宽”。漫步于栈桥,人们尽情感受到水拍悬崖,云捧殿宇,“画出楼台云水间”的壮观景象。在此观山观水,山水融合,美不胜收。驻足宝鼎广场,一座气势恢宏的青铜三足宝鼎,立于临江的宽阔石台之上,鼎为镇国之宝,立国重器。据广场碑文记载,此鼎为目前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青铜鼎,是纪念东吴文化,更是对古城镇江浓缩精神的传承和美好未来的展望。宝鼎高5.03米,耳高1.5米,腹高2.85米,直径达4米,腹径为4.52米。其中,高、腹周及用铜量的尺寸寓意(以三国时期的度量换算)为高20.8尺,借此纪念公元208年,镇江成为东吴政治中心。鼎腹的周长58.66尺,约合14.20米,寓意“铁瓮城”的周长约1420米。其鼎的用铜量18.02吨,此为纪念东吴政治中心至立鼎之年有1802年。
行走于滨水路上的江湾半岛,此地三面临水,形似半岛之佳境。岛上以滨江园风格别致的园林景观为主,配以景观建筑,在此远眺,一只只江鸥、白鹭,展翅飞翔于浩瀚的江面之上,茂密的芦苇,依依垂柳,一幅江山绿洲的壮阔画面令人心旷神怡。向前不远处的一组四座飞燕膜亭,轻盈临立,展翼江岸,犹如白燕临风,展翅腾空。飞燕膜亭前方湿地,有一缓缓伸向芦滩深处的木栈桥,其状曲折柔美。置身于亭,凭栏远眺,山林城市,江景风帆;绿色芦帐,朝夕晚霞,让人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缓步来到滨水路中段,有座造型别致,宁静典雅的听江楼。沿听江楼向东,有一形象活灵活现的九龙柱,九个龙柱之上,龙图清晰,条纹流畅,祥云升腾,龙身时隐时现,彰显云从龙,行于天的意境,也寓意天下人们“久久”吉祥。
滨水路上人文丰富,驻足于浮雕诗词照壁前,细细观赏,照壁镶嵌镂空的花格、花窗。照壁东单元由《泰伯仲雍奔荆蛮》等七幅壁雕组成。西单元有十方古今名人咏水的诗词石刻,上有李白、王昌龄、王维、张祜、王安石、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书写的二十首名诗佳作。
而伸向江岸的双层楼廊长桥,长达26米,宽4米,沿楼梯拾级而上,凭栏远望,大江风貌,北岸平原,一览无余。此地,白天可观帆、观江、观景;晚间可赏月、观星。流连于此,春夏秋冬星移斗转,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沐浴着明媚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步行在临水园路,此路北依江水,南侧为林,依水延伸,全长980米。临江一侧,沿路设有汉白玉浮雕栏杆,多彩的花岗岩地面,防滑的纹理组合配置。漫步于此,耳听浪语鸟鸣,眼观焦山胜景、江山名洲,令人心境无比开阔。在滨水路最东端与东吴路交会处,还有一醒目的旗台。据台前牌匾文字介绍,该旗台为2010年元旦,为我市万人长跑健身的起点而设。旗台周边风景如画,东为象山景区;西是园林住宅片区;其后有古树名木,秀石叠景,木亭紧依江边;江中浮王焦山万佛塔紧贴后台的天幕。
每当我行走在这条景色如画的滨水路上,时时还能品味到林间巨石之中浓郁的唐风宋韵。景色清秀,人文丰富,景观众多的滨水路,现今已成为广大市民观光游览,健身休闲,陶冶情操的绝佳之处。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