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翻阅镇江

孙中山与镇江

2017-02-06 17:15 小君

摘要:历史上孙中山关心镇江的发展,也曾来过镇江。

马吉 摄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被尊称为“国父”。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民国时期(1928-1949年2月)为江苏省省会,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历史上孙中山关心镇江的发展,也曾来过镇江。关于孙中山来镇江,有人说是两次,也有人说是三次,但有具体史实依据作支撑的基本认同的是两次,均在1912年。

  第一次在1912年1月1日,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实行公历的第一天,也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日。

  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1912年1月4日报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是日,孙身穿黄色呢质军服、戴平常军帽,偕代表及随员等于上午十一时乘沪宁铁路专车启节……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站,均有政府首长、团体代表及学生等列队欢呼,表示敬意”。“车至镇江时,受到镇江军政及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各军队立正举枪,军乐随奏。象山炮台亦放炮21响。总统频点首示谢,军政使以下俱脱冠依次向前握手,礼毕,大总统曰:‘此次光复,均赖诸君之力,本总统为四万万同胞致谢。’言次,左右恐总统声浪太微,不能远闻,遂高声传呼。众闻之,莫不欢跃,群呼:‘总统万岁!’者三。军政使答云:‘此次共和成功,虽群策群力有以致此,然实亦大总统提倡之功,军政使敬为同胞谢总统。’言终,车徐行数步即止,商团各员复前致意。总统含笑举冠以答。嗣军政使复问:‘内阁何时可成?’总统云:‘日内即可发表。’又问:‘何时宣告万国?’总统笑云:‘万国已承认,宣告亦数日间事耳。’辞毕将开车,总统行至车之后,而下其窗门,与路旁观者致意时欢声雷动,众民莫不举冠额手,以表达欢迎。车行,军乐复奏,总统尚恋恋路旁军民,咸复挥冠欢呼以送,及车不见始各整队而归。”

  据当时总统的随员盛成《南京光复和迎接孙中山到南京就任大总统的回忆》一文中记载:这天上午“八点钟列车由(上海)北站出发” 车过苏州、无锡、常州时,孙中山均受到热烈欢迎,“到了镇江天色已晚,停留时间也长,镇军都督林述庆、扬州都督徐宝山和地方绅商领袖、金山寺和尚都到了车站。中山先生还发表了近十分钟的简短讲话。”

  第二次的具体时间很多文章记载各有不同,同样以当时的报纸报道为准,共有两大报纸四篇报道提及1912年10月20日孙中山第二次来镇江的情况。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9月离开北京,10月3日乘船回到他移住的上海,后先生多次到各地巡访。《民立报》1912年10月19日报道:“1912年10月18日,‘应赣督李烈钧之邀请,离上海赴江西视察,是日,乘联鲸舰,溯江上驶,沿途视察……各要塞炮台’。”1912年10月22日《申报》:“孙中山先生本月18号由沪乘联鲸兵舰起程于19日抵江阴查勘炮台毕展轮上驶。20日早6时,驶抵京口,下碇江心,时驻镇十六师各营弁兵,均至江干列队欢迎。”“既而顾忠琛师长,张伟斋、赵念伯两旅长,张翼云县长以及各营官员、炮台员、并各界代表均皆舰中竭诚欢迎。孙先生次第接见,茶话片刻,旋即登岸偕同要塞总司令洪承贞,先至象山炮台,查阅一周,当先生到象山炮台时,炮台上军乐大作,守台弁兵列队伍,荷戈立正恭迎如仪。继往焦山、雩山、都天庙各处炮台检阅成绩,并演放巨炮,隆隆之声,震动山谷。”

  这是上午的活动,下午的活动是参加镇江各界欢迎会。《申报》1912年10月23日报道:“孙中山先生秉节莅镇查勘炮台各情已纪报端,兹悉粤商梁仲畏君特通告各团体于广肇公所开会欢迎孙中山,以表诚敬。午后,先生由舰登岸,驻镇宪兵导前,十六师各营官弁步后,道旁观者途为之塞,或脱帽致敬,或鼓掌欢迎,先生一一回敬,迨莅莅会时,一一握手,入席茶话,由各界代表致欢迎辞,先生演讲历时三时之久,毫无倦容,而列会者亦莫不肃敬,咸有满意之色,直至9时,始尽欢而散,先生回舰后,即命启轮上驶,已于21日抵宁矣。”

  1912年10月24日《民立报》又对参加欢迎会的情况作了补充报道:“二十日下午二时,孙中山抵镇江,当赴欢迎会时,会中镇江商会总理李敬曾要求孙为镇江向程都督说项,免派特别捐,以减轻地方负担。中山答以此系行政官员之权限,未便越俎代谋。况共和时代,每事须应由省议会议决,方能实行,将来议会必能主持公道。李君又谓,镇江自津浦开车,商业大受影响,非赶筑瓜清铁路,不能挽回一二,先生总理全国铁路,敢请先生提倡。先生曰:此议愿竭力帮助。”

  孙中山对镇江的关心还体现在《建国方略》中,他曾两次规划镇江。在《建国方略》第二计划即《实业计划》之第二部“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中,说到镇江的江岸整治:“……瓜洲开凿一事,所以令镇江前面及上下游三处急曲线改为一处,使河流较直也。此处沿江北岸约二英里半陆地,正对镇江,必须凿开,令成新水道,阔一英里有余。其旧道在镇江前面及上下游者,则须填塞之。所填之地,即成为镇江城外沿江市街,估其价值,优足以偿购取瓜洲陆地,及开凿工程之费。故此一部分,至少总可认为不亏本之提案。”

  在《实业计划》之第三部“建设内河商埠”中,孙中山是这么规划的:

  镇江位于运河与长江会之点,在汽机未用以前,为南北内地运河中心重要之地。而若将旧日内地运河浚复,且增浚新运河,则此地必能恢复其昔日之伟观,且更加重要。因镇江为挈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联锁,而又以运河之南端直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江流域,所以此镇江一市,将来欲不成为商业中心,亦不可得也。

  依吾整治长江计划,则在镇江面前,吾人既以大幅余地,在六英方里以上者,加入镇江,此项大江南面新填之余地,当利用以为吾人新镇江之都市计划。而江北沿岸之地,亦当由国家收用,以再建一都市。盖以黄河流域全部,欲以水路与江通,惟恃此一口,故江北之一市,当然超越江南之市也。镇江扬州之间,须建船坞,以便内地船舶,又当加以最新设备,以便内地船只与航洋船之间,搬运货物之用。此港既用以为东海岸食盐收集之中心,同时又为其分销之中心,如此则可用新式方法,以省运输之费。长江两岸,须以石或士敏土坚结筑成堤岸,而更筑应潮高下之火车渡头,以便联络南北两岸铁路客车货车之往来。至于商业发达之后,又需建桥梁于江上,且凿地道于江下,以便两岸货物来往。街道须令宽阔,以适合现代之要求,其临江街道及其附近,应预定为工商业所用。此区之后面,即为住宅,各种新式公共营造,均应具备。至于市镇计划详细之点,吾则让之专门家。      (省镇中 邢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