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创建成果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金山网讯 迈进新时代,共建文明城。三年前,我市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之花的芬芳就此精美绽放。去年我市又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二连冠”。今年以来,我市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推动“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迈向新征程,根据《镇江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行动纲要(2018—2020年)》扎实推进工作,以高质量创建成果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目前,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包括提内涵、补短板、攻难点、创特色、强机制多个方面。在提升内涵方面,全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突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写、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学习十九大精神,做新时代先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依托“金山理论讲习所”建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大学生志愿者、“百姓名嘴”等广泛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
为更好涵育文明,突出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功能,用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组织实施镇江文脉整理和研究、大运河文化带(镇江段)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工程项目,打造文化新标识,推进新河街、大龙王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文心”系列、“节日展风采”、广场舞大赛等公益文体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培育和扶持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和骨干;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争创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加快“书香镇江”品牌建设。
坚持以民为本补短板、消盲点。今年以来,我市突出抓好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厕所革命”、公共停车“四大提升行动”,彰显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行动,结合“城市双修”要求,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启动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年实施10个片区改造项目,完成棚改任务6000套;实施集贸市场建设提升行动,以“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为抓手,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加大集贸市场管理力度,推进主城区菜市场建设;实施公共厕所改造提升行动,今年全市新建、升级改造公厕50座,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0座;实施公共停车管理提升行动,科学划定停车泊位,落实具体管理措施,条件允许可适度发展路内限时收费停车场,在部分次干道、支路等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开辟临时、夜间停车泊位,缓解停车矛盾。
攻克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我市针对易反复、易回潮问题,重点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城市综合管理、“五小店”经营、生态环境“四大整治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打好攻坚战。如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推进实施《镇江市机关党员、公职人员不文明交通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党员、公职人员出现的不文明交通行为,通报所在单位党组织及所属主管部门;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体系,常态化查处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对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周边秩序整治,加强共享单车有序停放、文明出行管理;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整治行动,加快智慧城管建设,突出智能化手段应用、网格区域设置、部门职能及人员进网格等重点,促进信息采集、任务交办、督查考核一体化建设;加强整治景区周边脏乱、占道经营、店面外溢、露天烧烤、废品收购乱摆、违法建设等突出问题;开展“五小店”经营秩序整治行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行动,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持续开展东部和西南片区综合整治,大力度实施废弃矿山宕口生态修复;对“一湖九河”范围内23个水体通过工程整治及长效管护措施,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亲水滨河空间,采用岸带修复、植被恢复、生态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实施一夜河、虹桥港、西团结河下段河道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大金山湖长效管理,实现小金山湖主游线提升改造。
据市文明办介绍,根据文明城市建设的三年行动纲要,今年至2020年,全市上下将瞄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对标苏南、争先苏南,注重创建为民、创建育民、创建惠民,坚持从头从紧从实抓起,深化长效管理、精细管理,突出提内涵、补短板、攻难点、创特色、强机制,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群众生活品质,着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力促所有县级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谭艺婷)
责任编辑: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