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要闻

彰显特色,勇做探路人——聚焦镇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之三

2019-04-12 01:37

金山网讯 乳白加灰色线条的外立面,让住宅楼看起来“显嫩”。楼幢间雨水花园内绿意盎然,几株日本晚樱花枝招展,笔直的透水铺装主人行道与道路尽头的白色圆形拱门,营造出一种庭院深深的意境。沐浴着春光的江二社区,比邻近小区看起来更多姿多彩。

江二社区原本是一个老旧小区,是海绵改造让老树发新芽。市住建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潘海涛回忆说,海绵改造中,同步实施了管线下地、楼道和建筑立面出新、围墙修补、屋顶保温节能等城建配套设施改造,彻底改变了原先“脏乱差”的老旧小区面貌,也为其他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提供了样板。

镇江以民为本,锐意创新,在高密度老城区的试点实践中,形成了“海绵+”模式。市海绵办副主任、市住建局副局长胡坚介绍,一是“海绵+治涝/治黑”,在光明河、御带河等项目实践中,编制系统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黑臭治理、内涝治理等多目标融合。二是“海绵+棚改”,在一夜河、虹桥港、御带河、会莲庵街等项目实践中,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共拆迁43.79万平方米,大幅提升开发建设的生态品质。三是“海绵+群众诉求”,老旧失管小区改造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积水区(点)整治、街巷整治、屋面渗漏、物业提升、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等群众诉求相结合,既完成了海绵改造,又解决了群众突出困难,实现了老旧城区的有序修补和有机更新。

探索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是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又一亮点。我市努力构建“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即对现有的河道、管网、闸(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实行精准化的运行调度,实现全流域的污染控制与防洪排涝。与传统运营相比,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打破条块分隔,显著提升城市排涝和水环境治理智慧化水平。

实施按效付费的PPP模式,成为国字号经典案例。通过PPP模式,我市共募集社会资本13.85亿元。PPP项目以海绵城市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其空间覆盖了全部试点区29.28平方公里,其时间覆盖了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共23年,其内容覆盖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实行按效付费,从而保障了海绵项目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营。

培育产业+技术团队,拥有了技术人才优势。成立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江苏满江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海绵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合计4.77亿元,涉足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行业,在专业技术、产品装备等领域拥有20余项技术,其中专利技术7项,初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目前镇江海绵产业企业除服务本地外,已承接了徐州、宁波、玉溪、武汉、深圳、长沙等10多个城市的相关业务,初显产业化格局。

全过程鼓励、引导、强化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模式。决策前与社区及居民代表沟通达成共识,设计时征求意见倾听呼声,施工中邀请市民督察员监督质量协调矛盾,竣工后让群众参与项目效果评价。

随着试点的深入,海绵城市已经有机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准设立“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在试点任务完成后,依法持续将海绵城市建设推向深入。(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孟宪威)

责任编辑:葛钰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