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镇江版“清明上河图”再现历史繁华

首面室外玻璃壁画墙在西府街建成

2019-08-30 00:04

qr

金山网讯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这是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描绘的古运河镇江段的繁华景象。结合大市口西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拓宽后的西府街近日新建一处历史文化景墙,首次采用玻璃壁画形式展现古西门桥和古运河的历史风貌,再现了镇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穿越时空,领略昔日繁华

2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府街双井路路口,看到市老年大学北墙被改造成筒瓦覆顶、黛墙为座的背景墙,主体部分采用钢化玻璃印花方式制作了一组壁画,有画有字有地图。“壁画墙总长31米,壁画高2.4米,总面积74平方米,釆用10毫米厚钢化玻璃雕花、上色制成,能经受零下20℃到70℃的温度变化。这也是镇江第一次出现室外玻璃壁画。”参与策划的镇江作家、画家王川教授现场告诉记者,据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此地邻近镇江城西门,西傍运河,原为双井巷,是全城八十二条巷之一。清代时在此设右协领署,俗称西府,即改称为西府街。旧时街巷纵横,商铺林立,是镇江城内繁华热闹之处。

壁画共分为8块,最西边的是一幅长11米的画卷《运河春》,展现了古运河上漕运繁忙的景象。画面上是一条富有江南特色、由商铺和民居组成的河街,背靠镇江西门城墙,两侧有石桥跨越河面,远处为青翠的南山。近处水波粼粼,河上各种货船和客船往来,石拱桥上轿夫行人穿梭,岸上垂柳绿树,春意盎然。第二幅画《清代右协领署》,呈现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徽式建筑,西府街因此而得名。

壁画墙呈现的《明代镇江城地形图》《明代镇江城池图》 和《清代丹徒县城全图》,均由镇江市档案馆提供的原图放大、改绘、填色而成。其中《清代丹徒县城全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门桥一带城墙、运河、协领署衙门和双井巷的位置。“这是仙鹤巷,这里原先还有炮台,西门原先还有瓮城。”王川指着地图上的标示说,这些地图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对照古街巷和现在的街巷,可以清楚地了解西府街及周边的演变进程,也可以想见当年镇江城的雄姿。

壁画墙还通过书法形式介绍了西府街的由来,展示了查慎行的《咏京口诗》。

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王川领衔的创作团队,由一批本地中老年画家、书法家组成,这些壁画是集体合作的结晶。“这组壁画可以让市民穿越时空,神游当年镇江特别是西门桥一带的繁华街景。”王川表示,该组壁画花费不多,但增加了文化氛围,也与小区的风格协调一致,使得改造后的西府街与镇江三中形成了一个文化街区。同时作为一个微缩的景点,既给摄影爱好者及老年大学学员提供一个拍摄的场地,也可让接送孩子的家长及过往市民在此驻足,探寻几百年前的过去,追忆凭吊镇江历史。

“这是我们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镇江三中配套路网建设的一个亮点。”大市口西北片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石杨说,当初拓宽西府街时,周边居民提出,老年大学这面顶部架有铁丝网的破旧高墙很难看,与即将建成的新路反差大,也与大市口繁华街区地位不相称。为发掘街巷文化元素,他们邀请王川教授的团队现场察看,并倾听居民心声,经过反复讨证、多次修改,最后敲定所选内容,还原这一片区的历史,目前已成为镇江最靓的一个街巷。

“我们原来提出美化城市,现在着眼于做文化城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旧城改造中需要发掘城市的文化价值,让市民了解、喜欢这座城市,从而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共同建设好美好家园。

新建街头文化景观不时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很多市民都会停下来看看,大家评价还是蛮高的。”家住宋官营37幢、今年75岁的居民陈祖逵说,从文化景墙上找到了自己所在街巷,对镇江历史特别是西府街当年繁华景象一目了然,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年之前。老人还建议在西府街北侧栽植修竹、设置坐椅等,既与文化景墙风格呼应,又方便市民休憩赏景。(方良龙 徐初晖 杜京)摄影 方良龙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